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13
摘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重大使命。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基本的组织单元,发挥着宣传路线、执行决议、联系群众的基础效用,成为解决党中央权威时代命题的关键切入口。党的基层组织对党中央权威的维护有坚实理论依据、深厚的历史依据和鲜活的实践依据,秉持着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坚持两个“维护”以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原则,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人才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五个方面提出实现路径,实现为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支持。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24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新加坡基层组织体系健全,动员与激励措施完善,在新加坡的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凝聚力以及巩固执政党基础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发展注重研究新加坡经验,新加坡基层治理中的诸多方案、理念和价值与中国城市治理有着很强的契合性。通过回顾新加坡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历程,重点回顾人民协会及其附属组织的历史演进、治理功能,可以发现新加坡的基层组织架构与治理模式将基层治理的社会力量组织化和制度化运行,高效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增加社会资本。其积极“动员”与“激励”全社会参与基层治理的许多举措,对提升中国城市治理水平有借鉴意义,结合中国实际,重点从组织构建、社区能人培育、社会动员激励机制、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讨论新加坡经验做法对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启示。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组织的重要特征。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就强调提高基层组织覆盖面,以此增强在农村地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到底”,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从乡、村层面逐渐延伸到最为基层的自然村,与农民群体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水平方向上的“横向到边”,使得基层党组织能够覆盖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强化在农村地区的治理功能。以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巩固了执政基础、提高了治理能力。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提高在农村地区的组织覆盖,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中国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基层组织素来虚弱,退台改造结束时明确以小组代替区分部作为其基本组织。蒋介石重视小组的地位,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国民党员的“第二家庭”和国民党在群众中的工作站,成为连接国民党中央与基层组织、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的枢纽,小组制度逐步趋于完善。小组划编强调特殊性和实用性,小组规模始终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小组组长职务乏人问津,小组会议或难以召开,或流于形式,小组工作有名无实。这表明国民党退台后的基层组织虽较大陆时期有所改观,但依然疲软,难以在台湾地区“生根”。国民党小组制度设计与实际运作的落差,也折射出蒋介石的治党理念与该党组织体制之间的冲突。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之生态宜居的客观要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国家顶层提出基层组织作为基本单位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结构。研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从优势、治理嵌入以及制度安排方面阐述基层组织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理论契合,基于“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其路径选择,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未来的改革方向,为基层组织有效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立在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是切实履行党的各项工作任务、贯彻受的政策方针的战斗堡垒。在数字乡村战略及国家提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组织应从预测和开拓市场、深化分工扩大组织网络、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差异化、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基层工作、构建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紧随时代需求,用数字化、科学化、绿色化、智慧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带领“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农村新质生产力,实现乡村振兴。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摘要:自1998年洪水来袭,我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艰苦打赢了抗洪这一仗,从那时形成的抗洪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宝贵财富,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实践的过程中,抗洪精神不断继承与发展,成为我党的精神谱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隔25年的今天,2023年洪水再度来袭,在国内外环境均与之前不同的新形势下,党组织已然大幅度成长,成为新时代“抗洪”的重要力量。党组织壮大的重要表现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带领全国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本文采集了2023年人民网111条洪水相关资讯,对党在新形势下领导抗洪工作的部署与情况进行分析,并且试图阐述新时代继承与发展起来的“抗洪精神”。从1998年和2023年两次洪水来袭,对党领导部署应对“洪水”的方式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走向越来越完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过程中增进了人民和党的血肉联结,培养了伟大的党与人民的共同情谊,推进人民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的立场和信念,从而共同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2-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层治理中的基层组织能力是其“三阶”能力或“两层”能力的集合。从基层组织能力视角来看,基层治理能力来源于基层组织能力,由各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整合而成。各基层组织在治理中职责与能力的差异形成了基层治理能力的同心圆结构。其中,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方式履行职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即基层党建引领力,是基层治理能力的核心,是基层治理中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基于新时代党建六方面要求,基层党建引领力包含六个维度的引领,其功能各异,但相辅相成。为化解当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各地基层党组织可根据基层党建引领力评估指标的设计指南,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评估指标体系,重点推进、协同推进、整体推进,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力,从而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的提高,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成基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