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物流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而物流需求直接影响着物流产业。为了探究内蒙古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本文选取内蒙古统计年鉴2005—2021年的相关数据,将货运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将进出口总额等七种可量化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全体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和年末总人口对内蒙古物流需求量具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内蒙古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近年来,上海市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稳居前列,国际金融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也逐年递增。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提出,上海市对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金融中心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文章以2006-2020 年上海市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和金融行业以及全国金融行业共12 个指标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基于逐步回归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十四五”时期上海市金融人才需求总量进行预测,并结合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金融业相关数据以及上海市高等院校毕业生数据分别从供需两侧对预测数据展开分析,发现上海市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存在较大缺口。基于上述研究,文章对上海市如何进一步提高金融从业人员就业吸引力,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近年来,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分析数字经济对柳州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柳州市2006—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同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柳州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柳州市产业结构升级,并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缩小数字经济鸿沟、引进与培育数字产业人才等策略建议,以发挥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仅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这一现象抑制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主要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涵盖了资源利用和经济活力等方面。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但区域间绝对差距依然在扩大。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东部地区,少有西部地区的相关研究及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别等。据此,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对比分析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山东、浙江、广东三省的人均GDP等面板数据,评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挖掘潜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进而助力我国金融科技体系的完善,逐步缓解我国发达地区的发展压力,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林产品贸易与碳汇市场的相互作用日趋显著。本文深入探讨了林产品贸易与碳汇市场的相互作用,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林业固定资产投资、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林产品总产量和进口量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同时,本文探索了数字化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在提高林产品贸易效率和促进环境友好型发展方面的作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贸易流程,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标准。研究结果为林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表现为数字经济时代下,运用先进技术和创新管理策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必要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及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背景下,创新能力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基于以上思考,首先,本文对常州市创新国际化与经济增长的特征进行分析,主要从常州市创新国际化指数和经济增长速度两方面进行介绍;其次,构建创新国际化的指标体系,对相关数据进行指数处理和模型建立,从创新国际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常州市创新国际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对常州市创新国际化的发展及经济增长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调控方法。本文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山东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回归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山东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该模型中发挥中介作用,以期为促进消费,缓解内需不足的问题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