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一步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对于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形式主义严重影响基层工作的落实,是基层工作负担加重的症结所在。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明晰基层权责、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善用数字治理手段、提升干部能力是进一步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持续减轻基层负担的实践路径。

  • 、异化与自治——对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批判观的再批判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弗兰尼茨基是南斯拉夫的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围绕官僚主义与异化问题对当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反思和理论探索是其思想中最具批判锋芒的内容。他以自由、民主、自治为内涵的新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理念很大程度上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若干基本理论,他对社会主义社会中异化问题的分析对马克思异化理论有所发展,尽管仍有不够自洽之处。但他的理论中也有一些问题,例如对于“国家资本主义”等概念缺乏必要的界定和梳理,以至于发生在不同语境中出现歧义的问题。他几乎把自治奉为解决传统社会主义问题的圭臬,但这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南斯拉夫的自治实践最终形成了地方集权主义,以失败而告终。在一种生产力相对较低的基础上如何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激发社会经济活力,不能简单地陷于“集权—分权”的两极摇摆,而必须结合不同国家的实际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新形态。

  • “新三反”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监督制度化的初步探索与经验启示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摘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防治官僚主义的应有之义。1953年以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新三反”运动期间,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人民监督制度化的初步探索时期。应对官僚主义顽固性的需要,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一个答案的制度构建,对“三反”“五反”运动经验的总结是以人民监督制度化防治官僚主义的理论逻辑。注重人民来信,健全信访制度;批判坏人坏事,完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依托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形成人民监督范式是人民监督制度化的主要方式。人民监督制度化是“新三反”运动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党内监督是提高人民监督制度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党内民主是人民监督有序进行的政治前提。

  • 数字:政府数字化治理的悖论与破解之道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2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然而,数字化治理的推进过程衍生出的数字官僚主义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数字官僚主义不仅延续了传统官僚主义的形式主义和层级化管理,且在数据驱动和技术至上的推动下,进一步强化了“痕迹主义”“电子衙门”“信息烟卤”“信息轰炸”等现象,导致治理效率下降和公共服务质量受损,这一治理悖论引发了对数字化赋能与“数字负能”现象的深刻反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防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破解数字官僚主义困局,必须从其制度根源入手,深挖政治压力、考核制度与技术应用的错位,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治理策略。包括改革考核制度以减少形式主义、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强化技术与人本价值的有机结合、创新数字政务服务模式以防止数字化治理中的责任推。

  • 象牙塔内“官风”之殇:高校学生组织官僚化现象的深度审视与救赎之路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摘要:本研究以高校学生会与班干部群体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问题为切入点,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其表现形式、追根溯源其产生的原因,并深入探讨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矫治策略,旨在为重塑高校学生组织的纯净生态、匡扶其本真价值、助力高校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唤醒教育者与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深刻反思,促使高等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培育德才兼备、担当有为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