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形象——一个观念史的视角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发布时间: 2024-08-23

    摘要:“形象”是一个视觉用语,指人们描绘或记录视觉感知的产物,人们却在各自不同的知识领域(例如,图像解释学、象征论、位相学)的意味上使用该词。“形象”观念在欧洲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衍变史:从古希腊时期到16世纪, “模仿”、“譬喻”等观念是文艺批评的主流词汇,而“形象”本身只是隐含的观念。在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和黑格尔进而把作为诗学、美学的理想观念,甚至是文学艺术中无所不包的精神存在。马克思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论述了形象的观念。20世纪理论家从原本的、引申的、比喻的意义上分析了形象的本质,尤其是对精神形象、词语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 偏差与归一:青年自我身份认同的话语修辞———基于“内卷”网络流行语的主题分析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网络流行语的表征背后潜藏着诠释主体身份的深层次话语博弈与权力交锋, 镜像呈现青年的自我身份认同及其嬗变。以新浪微博关于“内卷”话题的评论文本为研究 对象,通过“幻想主题分析法”分析修辞社群规模和社群差异,总结青年在微博内卷话语中 共享的身份认同幻想。研究发现,在“内卷”的修辞话语中形成了随大流者、激流勇退者、躺 平者与弄潮者四大身份幻想类型,链接和汇聚成“时代风口过后的负重前行者”和“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两大修辞视野。两大修辞视野及其修辞社群的差异,映射出青年身 份“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强烈偏差,建构起“抗拒性身份认同”。但抗拒的喧嚣是青年 颠覆性叙事产生的表象,背后的奋斗精神与建设性愿景才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