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中国年轻一代的婚恋观念正在转型,恋爱与婚姻的同构性被打破,年轻人选择偏好的分化成为驱动婚恋分离的关键因素。基于选择实验法,对431名未婚青年的6825个观测值进行分析,考察年轻人恋爱和婚姻偏好的共性与差异。结果显示:年轻人在无约束条件下对婚恋选择持积极态度;恋爱和婚姻的选择偏好既有一致又有差异,婚恋同构和婚恋分离并存。对方的家庭背景、外在形象和价值观一致性是共同的影响因素,而差异体现在年轻人在恋爱选择上更注重情感满足,在婚姻选择上则更强调经济稳定和住房保障。恋爱与婚姻的选择偏好在性别和恋爱经历等个体属性上呈现群体差异。研究为深入理解当代年轻人从恋爱进入婚姻的决策机制及其变化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1-08
摘要:婚恋自由是五四时期反礼教、重建性道德谈论的重要话题,《妇女杂志》引领了相关讨论。为了破除旧家庭、旧婚姻制度的束缚,解决青年性的苦闷,《妇女杂志》的编辑同仁从西方拿来了爱伦凯的婚恋自由学说,经过诠释和改写,将其化为解决中国妇女问题、击破旧有性道德的武器。不过,婚恋自由的主张在推行的过程中遭遇了旧道德观念的反噬和人道主义的诘难,暴露了种种问题。为了伸张婚恋自由,《妇女杂志》推出了新性道德专号,重置道德原则,对旧有性道德进行釜底抽薪式打击,不过其中的激进主张也引起了争议。从根本上说,新性道德的生成是一个婚恋自由的权利主张与性道德相博弈而实现彼此调和的过程,它的特色在于用道德宽容为婚恋自由的权利主张伸张了不受外在约束的活动空间,用道德重建使权利主张合法化。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在充斥着流动性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陷于冷亲密的情感困境之中。而以情感和亲密关系为基石的育成游戏——“恋爱养成类游戏”,作为一种新技术产物,将玩家置于完美爱情的“乌托邦”之中,帮助玩家实现亲密关系的替代性满足。一方面,这类游戏通过性别的差异化建构,帮助玩家进行自我与他者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这类游戏又在符号、叙事、技术这三重要素的加持下,形成了情感互动的闭环,让玩家对游戏产生情感依赖,以在游戏世界中实现亲密关系的美好想象。然而,在恋爱养成类游戏为玩家塑造纯爱乌托邦的疗愈世界的同时,其背后也暗藏着资本和消费的陷阱,以及现实生活的规训。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婚姻含义的转变使得主体意识凸显,恋爱对婚姻缔结的影响加大。在本地婚姻偏好下,农村80后、90后青年的恋爱过程展现出女性强势与男性妥协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女性制定恋爱规则,并对男性进行考验,男性作出调整迎合女性需求,以实现婚姻缔结。婚姻市场的放开和性别失衡加剧了农村青年男性的婚配压力,为避免陷入底层危机,农村青年男性采取单向让渡资源、让渡权力和让渡空间的适应性策略以维持恋爱关系。但是,单方面适应性调整不利于亲密关系的长久和稳定,男女双方应在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建立起平等的情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