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公平——对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概念的考察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作为政治哲学概念的“公平”,首要的含义是基于共同性的同等对待,是社会规则和规范的同等适用。这一层面的公平不只是程序性、工具性概念,本身还具有价值正向性。公乎要考虑社会成员的某些倚,“强者的公平”和“弱者的公平”都是不可缺失的内容,特殊性,追求照顾某些差异性的、真正的不偏不丁接受性或合适性”应当作为追求公平的现实目标。日常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存在完美的公平,“结果的活领域可以将公平与义气、同情等其他美德放在同等位置,作为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之一,但社会公共领域应该把公平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硬性要求。

  • 董仲舒“六科”说的意蕴——《春秋繁露·正贯》篇绎读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六科”说是董仲舒天人哲学与《春秋》学高度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一个完备的政治哲学体系。首先,“六科”说从取法于天与圣人制作的意义上理解《春秋》之义,以确定《春秋》之义对于政治生活的根本意义。其次,“六科”说以春秋时期的兴衰成败作为基本内容,在勾勒政治生活由乱到治的进程中,确立了以君主心志为核心的王道政治哲学体系,描绘了从宇宙秩序到人间秩序,从王者到诸侯,从朝廷到天下的扩散性结构。最后,“六科”说以“名伦等物”为基本原则确立了君主臣辅的基本政治形势与礼序格局。“六科”说充分展现了以《春秋》之义为治理论,以阴阳之理为宇宙论,以五常之学为修身论的儒家王道政治哲学。

  • 马克思的“基础”问题考辨——论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何以可能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马克思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建构理论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论”问题,即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一种超越了“基础”的“第一哲学”,还是一种具有特定建构基础的哲学理论。马克思政治哲学证成与建构必须有其“基础”,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考辨,作为“历史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着规范性的马克思政治哲学,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政治哲学必然具有“超越性”价值意蕴和现实意义,具体包括批判性与建构性两个层面:批判性既体现在资本主义现存政治秩序的正义理论的否定层面,也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正义关怀层面;建构性体现在对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规范性引领与事实性描述层面。

  • 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观”的哲学审思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学海》

    摘要:探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观”,对把握中国式民主的优越性并推动其发展意义重大。精准把握过程概念的哲学维度,科学分析其内涵并系统呈现“全过程”的政治哲学意蕴,是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观”的前提。实践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蕴含独特的“过程观”源自重大立法决策等具体民主实践的“小过程”,拓展升华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大过程”。二者紧密依存、协同共进。在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时,制度成熟定型是关键环节,既承接民主发展脉络,又为民主进阶提供架构支撑。为此,推进制度成熟定型过程,必须从多元包容构建民主格局、优化制度设计、依法依规强化制度执行、筑牢教育基础等多方面协

  • 价值论视野中的研究——发展中国的几点思考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因应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政治哲学研究勃然兴起,取得了很可骄人的成绩和重要的社会影响,成为哲学理论发展的一个理论生长点和亮丽风景线。在政治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对政治哲学的定位、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等问题的争论。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政治实践中存在多种政治力量的博弈,政治决策涉及多种重要价值的比较和权衡,伦理价值或道德价值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特殊价值,如以伦理学为政治哲学的规范基础,或以某种理想的“好政治”“好生活”来推论出政府行为“应如何”,这种研究范式势必难以解释和揭示政治生活的复杂性,也难以起到指导性作用。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哲学,需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与价值、批判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结合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球治理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两方面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 现代中的财产权问题:从洛克到马克思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财产权问题是现代政治哲学发展中的主线问题。洛克率先以自然权利学说为框架建立起关于财产权问题的理论,但也遗留了需要由后来的政治哲学家进一步解决的理论问题。休谟、康德、黑格尔将财产权把握为一种获得性和社会性权利,这无形中推动了现代政治哲学的发展,特别是使现代政治哲学在解决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相断裂上向前走了一大步。马克思在制度批判的层面上,极为深刻地揭示了缔结和固化在财产权背后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在理论上刻画了真正的现实,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洛克遗留的问题。自洛克至马克思,政治哲学家们对财产权问题作出的不同解析,表征着现代政治哲学在理论上经历的嬗变和不断深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