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兼将相:唐代使相权力考述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唐中后期出现了同时身兼节度使与宰相头衔的群体,被称之为使相。关于使相的性质,传统看法往 往将其视作虚衔,未能充分认识到其政治意义与实际权力。实际上,使相不仅在入朝时可以参与到敕牒等行政公文 的运作之中,在地方上也可以干预国之大事及邻道事务,其权力远超一般节度使,出镇为使、入朝为相才是使相的权 力本质。使相的出现不仅使朝廷多了一种拉拢安抚强藩的手段,也将部分节帅重臣纳入到国是大政的决策之中,在唐 代官制史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 明代山东沿海地区的票盐制度与市场变迁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明初山东盐区实行盐商专卖的引盐制度,盐商通过“北支”和“东支”两条路径分别向内陆和沿海地区输送盐斤,然而受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盐商不至、官盐不通。为此,明中叶,官府在沿海地区废引改票,允许灶户自产自销,食盐专卖权遂从盐商转移到盐场系统。不过票盐法下的食盐运销实际上由地方豪强所把持,他们向灶户收购盐票,并通过层级市场网络销售食盐、赚取利润。虽然明廷有意通过票盐差役化遏制地方豪强的参与,但是随后的“新行盐票”则取消了盐场系统对于盐票的垄断,任何百姓向所在州县纳银领票后,皆可在本境内运销食盐。这一重要的市场化转型,是德平县葛氏家族受盐利驱使而进行政治运作的结果,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沿海地区的票盐市场嵌入当地的政治关系网络,并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

  • 制度内生化视角下中国公债发行体系的演变分析(1912—1936)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近代中国以抵押公共税收为融资模式的公债发行体系得以发展,但最终走向衰落。北京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随着政治权力在中央政府、主要债权人华商银行、总税务司等团体间不同的分配格局,利益团体展开博弈并依次形成“第三方深度参与”“债权人代表制”“政府统制”三种公债制度。前两种制度均促进了公债发行体系发展,而在“政府统制”下,孱弱的政府信用与权威性成为公债唯一担保品,随着抗日战争爆发,纸币逐步取代公债,成为政府主要筹资工具。华商银行未能将事实政治权力通过变革政治制度转化为法定政治权力,是近代中国公债发行体系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

  • 晋襄公的平庸与赵氏家族的崛起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邯郸学院学报》

    摘要: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历史的嬗变不是偶然的,因此,对许多历史现象的认知,就需要我们放宽视野,以长时段的眼光进行追溯和梳理,这样才能接近历史的本相,得出近乎真实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考察“三家分晋”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缘起,分析赵氏家族在晋国政坛崛起与壮大动因的过程中,将目光投向春秋前中期晋国政治生态演变格局,同样有其必要。通过考镜源流,发隐甄微,考察晋襄公性格弱势和行为举措,对其重用赵盾的做法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理解赵盾之所以能够在当时诸多卿大夫家族中脱颖而出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而阐释赵氏家族打破各大族之间的权力平衡,开始主宰晋国政局的种种表现及其影响。指出赵氏家族的崛起,乃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冲突交杂、互为作用的产物。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佚文《吴问》中,孙子所言的“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切中肯綮的历史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