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政治认同是确保国家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新时代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关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关系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本研究通过对西部宁夏地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展开调查发现,新时代民族地区青少年政治认同呈现出新特点:青少年政治认同总体水平较高:政治认知整体较好,但具体政治认识模糊:政治情感积极向上,但政治信念有待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强烈,但政治实践参与不足: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发展不同步。本研究从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方面分析影响新时代民族地区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因素,并从课堂认知深化、团队信仰塑造、实践活动培养、家庭教育引导、网络新媒体巩固五大路径出发提升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23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红色档案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为建构主体的政治认同提供了重要依据。政治认同由初 级至高级分为本能认同、情感认同和理智认同三个层次,红色档案通过记忆、共鸣和理解实现政治 认同建构,即通过记忆奠基本能认同的底色、通过共鸣唤起情感认同的生发、通过理解达成理智认 同的完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国共产党历史 发布时间: 2025-01-05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新时代下,如何续写经典成为当代文艺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延安文学作品进行考察,以文艺工作者的文风改造为切入,廓清延安文艺工作者,完成从“启蒙”到“救亡”的思想转变;实现从小资情调到工农立场的文风改造;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深耕延安热土,致力于创作出贴近人民、服务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的实践过程。向劳动人民学习是延安文艺实践探索的经验启示,是文艺工作者完成从自发到自觉转变的关键,更是当代文艺工作者永恒的灵感源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动员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奋斗和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政治仪式以其特有的性质和社会功能,能够在多民族背景下促进政治认同,形成超越族际差异的共同体意识,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效的供给要素。政治仪式以权力性要素供给国家认同,以一致性要素供给民族认同,以符号性要素供给文化认同,以引领性要素供给政党认同,以主体性要素供给价值认同。通过提炼供给要素,可探索政治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即强化权力性,以政治仪式构建“文明大国”国家形象;指向一致性,以政治仪式包容“求同存异”民族特性;诠释符号性,以政治仪式承载“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凸显引领性,以政治仪式彰显“领导核心”政党地位;坚守主体性,以政治仪式凝聚“民族复兴”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