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52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研究,探析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演进过程和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总体上经历了孕育期、萌芽期、徘徊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逐渐形成了集生态理念、操作要点、控制手段于一体的畜牧业碳减排政策体系;纵观其演进过程,碳减排政策呈现出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空间特征,政策定位多集中于回应现实的减碳需求,政策工具的应用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政策内容逐渐从模糊向具体演变。今后应精准识别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地区适应性,构建健康的畜牧业碳减排制度环境,完善畜牧业碳减排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畜牧业碳减排政策实效。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7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资政服务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支持。文章对档案事业 发展规划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近 20年来档案资政服务政策经历了“理念萌发—形式融合—内 涵独立”的阶段更迭,蕴含了由浅资政到深资政的变迁逻辑。当前档案资政服务政策协同程度参 差不齐,且大多为中低度协同,应从政策体系、政策共同体、政策工具等方面入手加以改进。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藏粮于技”是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发展总体服务于粮食安全,经历了以粮食增产、增产提质、增产增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三个阶段。“藏粮于技”战略是马克思农业技术思想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的中国化实践,是内嵌于不同时代制度框架下的技术创新,丰富了粮食安全实践形式“藏粮于技”面临技术体系转型、权责框架优化、人才结构更新等新的发展议题。未来要厚筑粮食根基,革新技术体系;统筹顶层设计,压实党政责任:挖掘人才活水,激发内生动力,以实现“藏粮于技”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韩国作为东亚现代化“雁阵”中的“居中者”,其乡村振兴实践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通过对韩国乡村振兴政策的展开进行梳理和评价,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变迁包含着明显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形成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演进逻辑大体经过了颁布《农业基本法》和“新村运动”(1952-1979年)、颁布《农业·农村基本法》和乡村工业化(1980-2003年)、制定《农业·农村综合对策》和归农归村(2004年至今)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展现出从社会政策依附于产业政策,到在产业政策中设计出相对独立的社会政策,再到社会政策成为乡村振兴的基本依托,最终完成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转向。把握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阐释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体系,其政策实践还可以为东亚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和镜鉴。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鼓励生育的政策背景和出生人口减少的实际现状、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推进的多重张力之间,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视角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和教育现代化的短板,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现有国家政策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政策演进理路与特征、政策文本的互动模式,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政策切入点。研究发现,乡村教育的政策体系直接受到国家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各个省份通过地方政策的制定,因地制宜地配套落实国家政策,彰显出地方政策的创造性。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政策在多重转型的背景下,政策文本的互动呈现出从效率与规模转向公平与质量的价值立场、从行政发包转向协调互动的央地互动模式、从职责同构转向有序超越的县级包干模式三大特征与转变。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17
摘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科技创新是重要驱动力。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策演进,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当前需要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立足于建设农业强国的长远目标,科技驱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注重长期性、系统性、协同性和全面性,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现代科技已渗透到“三农”工作各个领域,然而科技驱动乡村全面振兴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不足、农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不畅、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科技人才支撑不足、城乡“数字鸿沟”等现实挑战。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需要探索科技驱动的实现路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系统集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4-09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需要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理解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回顾总结30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建立到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0年政策演进的表层演进轨迹是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演变,深层演进轨迹是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演变,本质上是一个通过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以走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与外部市场有机衔接的市场现代化过程。实践创新涵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民营经济多元化发展、对外开放深化、市场体系建设以及政府规制改革。理论创新体现在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度优势、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主导优势、 “一种资源、一个市场”的功能优势以及“有效市场”与 “有为政府”的协调优势上。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在于建立并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体系,路径重点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机衔接、实现数字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融合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赋能市场与政府的功能协调性以及以法治维护和保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北京档案》
摘要:厘清档案利用服务中的部门合作结构与演进特征,有助于促进部门协同机制建设,并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本文以中央层级档案利用服务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我国档案利用服务政策演进分为政策初创阶段、政策深化阶段、政策体系化阶段与政策转型阶段,这四个阶段呈现参与政策制定的部门逐渐增多,“高位推动”转向国务院部委为主的变化。运用关联网络分析方法探讨档案利用服务中部门合作结构及其演进特征,分析发现:部门合作不断扩大及趋于集中,并形成了多元化的共同体;部门合作整体构型由“松散型”转向“中心边缘型”;部门合作局部构型则由“二元组”演变为“三元交互”。为促进跨部门政策协同,针对当前档案利用服务中部门合作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弱,且整体连通性不强的特点,提出应充分利用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并建立档案利用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的建议。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科技竞争新态势,科教融汇成为我国破解创新链梗阻、培育战略人才的核心路径。基于政策演进视角,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教融汇“体制分离一互动结合一系统整合一战略融汇”的螺旋式发展历程,揭示其“需求牵引一制度创新一系统协同一生态重构”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国家战略层面的统筹规划与动态适配需求是政策选代的根本动力,制度创新与数字赋能是破除体制壁垒的关键抓手,分层分类推进策略是资源高效配置的核心经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提出深化“三位一体”战略布局、强化数字赋能、完善制度供给、推进高水平开放、厚植创新文化等拓展进路,为构建“教育一科技一产业”创新生态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