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东吴学术》
摘要:在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人工智能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覆盖性影响。它作为某种技术性“实在”,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界域,实现了“人的延伸”,渐渐进入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践领域。在文学创作方面,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被用作辅助工具,其自动创作能力,既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也引发了关于文学作品的原创性是否可以被替代、被复制的讨论,背后关联的则是文艺创作者的主体性如何自证、其传统的合法性又如何遭遇危机等问题。在文学批评领域,人工智能的运用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它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识别信息的能力,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计算分析,对传统的文学批评工作方式构成了全新的挑战。作为一线的文学工作从业者,置身于轰隆而来的数字时代高速列车上,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可能可谓是切身的,而与之相伴随的新挑战又可谓是凌厉的。上述新现象和新问题构成本次论坛研讨的基点,期冀能在共享的问题情境中碰撞出新鲜的思维火花,耕耘出一片新的思想园地。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路远从1978年发表处女作《最后一次约会》至今已46载,他的创作与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的时间脉络相吻合。路远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他的创作聚焦现实与历史,彰显中华多民族文化,在曲折、跌岩的故事中书写生命传奇,张扬生命力量;多元复调混杂、对照,小说创作与剧本创作并行不悖。将路远的生活经历、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相结合,进行综合考量,可以把路远的创作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至1984年的配酿期;1984年至1987年的发期;1987年发表《红马鞍》为界,路远的创作进入转型期;1990年之后的创作为成熟期。以编年的形式梳理路远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为路远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线索。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在精神向度上有四个特质:一是个体情感与家国情怀相融合;二是创新的精神指向和向经典学习、创造文学精品的经典意识;三是在创作题材、内容乃至思想倾向上的民本倾向和读者视野;四是追求尽善尽美和艺道合一。借由这四个特质能够深度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精神向度,在古今演变、古今打通的文化基础上,实现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精神向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为新时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和文化动力,为造就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文学及其理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