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图像”的构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发布时间: 2024-05-30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文献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领域和基础支撑,目前一般所称之文献学,往往指有关中国古代文字体系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古典文献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目录学、训诂学、校勘学、版本学等分支,又与文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具有追溯学术渊源、考察学术流变、区辨学术派别等功能。借鉴文字体系古典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依循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和绘画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尝试开展“图像文献学”的研究和建构,可为基于绘画艺术发展的内部性建立本土化的艺术学理论体系,丰富完善文献学学科建设,提供分支学科的学术资源和基础。

  • 史料学、历史视域下对党项与西夏史料的异同认知述评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历史文献学 发布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项与西夏的史料就是党项与西夏国发生、发展、消亡过程中的史迹遗存、文字记录和口碑资料。具 体地说就是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汉文党项与西夏史料、西夏文文献和考古发现,亦即唐、五代、宋、 辽、金士大夫和西夏人书写的党项和西夏史料,是党项和西夏存续期间同时代的人的历史见证,是故其史料性质对 于研究党项与西夏而言是第一手资料。而明清时期的汉文西夏专史,从文献整理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对研究 党项与西夏的历史只有学术上的研究参考价值,而不能作为原始史料征引。

  • 数字刍论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发布时间: 2025-01-06 合作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摘要:数字文献学是在数字环境下,利用数字技术以及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技术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 数字文献学是传统文献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数字技术给传统的文献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角度、新的工具和新的方法。 数字技术不仅使传统文献学的文本校勘、辑佚等更加方便,也大大拓展了传统文献学研究的视域,带来研究思路、方法上的发展与创新。 数字技术可以对文献进行从字符级到知识级的处理,因而将对文献的研究深入、细化到字符、数据、信息、知识的层面,在更广、更深的层次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数字文献学不是传统文献学简单的数字化翻版,在理念、思路和理论、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数字文献学的发展,并不是要取代传统文献学。 一方面,传统文献学的研究可以得到数字技术的助力,另一方面,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给数字文献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数字文献学不是用数字技术取代人在文献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 数字技术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数字技术是文献学研究的助手和工具,而非消灭这门学科的敌手。 数字时代人们对文献利用的要求以及现代技术的进步将决定数字文献学研究的重点与未来发展。

  • 明代专门史个案研究的经典著作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2-12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霍艳芳著《李开先藏书、著述与刻书研究》一书,结合大量史料,对李开先藏书、著述和刻书活动进行详细研究,明悉史事、阐释谬误,丰富了文献学专门史的研究内容,使人对明代私人藏书史、出版史、刻书史有全面的了解。此外,此书对了解李开先个人生平及其所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背景亦有一定的帮助,在拓宽学术视野、扭转大众认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比较文学: 五山文学唐风地名的来源与使用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注释地名是古典文献学注释的主要任务之一,比较文学文献学也需要注释地名,既要注出古今地名的对应关系,也要注出地名的交流关系。日本五山文学的唐风地名非常丰富,日本地名辞典也很丰富,但有关唐风地名的词条并不多见,给阅读与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唐风地名是日本本土地名的中文别称,是中日交流关系的产物。唐风地名与本土地名的对应关系,唐风地名的中国来源、构造,这些都是比较文学文献学的注释任务。五山文学只用唐风地名,几乎不用本土地名,这是五山文学与母语文学的一个分界线。

  • 古文书学与中国历史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历史文献学 发布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古文书是事件发生同步的历史记录,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史料。近代以来的中国史学,虽然包括简牍文 书、敦煌吐鲁番文书、明清档案、徽州文书等古文书研究一直存在,却分属于档案学、历史文献学等不同的学 科,一直缺乏一个将公私文书统一起来研究的 “古文书学”学科。事实上,无论是公文书,还是私人契约;无论 是出土文书,还是传世文书;无论是简牍文书,还是纸质文书,它们都是当时治理国家与调整社会关系的原始文 件,它们的 “文书”性质决定了其与一般的编纂史料处于不同的层面。因此,非常有必要将公文书与私文书从历 史文献学与档案学中分离出来,建立起独立的 “古文书学”,才能够充分发掘出 “文书”作为第一手资料的价值。

  • 生活世界中国化:五山文学的同名同趣与交流的愉悦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以注释的方式研究交流关系,是比较文学文献学的方法。地名、人名是注释的常规内容,如何注释并注出人名、地名的交流关系,是比较文学文献学的重要内容。五山诗人经常使用同名同趣的方法,牵合中日同一地名以及同一名姓,制造交流关系并获得快乐。生活世界的同一地名不多,但唐风地名带来了丰富的同一地名,同名同趣成为普遍现象。同名同趣也是五山诗人推进生活世界中国化的方法,他们极力增加中国因素,甚至刻意模糊中日生活世界的界限,从而打造生活世界共同体。生活世界共同体也会带来文学的愉悦,是诗文写作的动力。中国文学也有类似的方法,但不是以增加他国因素为主,这是五山文学独特的变异,因而五山文学是日本文学,不是中国文学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