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摘要: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照“新课标"把握新教材的编写背景和理念,把握新教材概念体系的整体性,理解新教材情境创设的意义和特点,理解教材不同功能模块的定位和联系,对标教材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充分发挥新教材的综合育人价值。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对教材做加减、重组和活化,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摘要:从体例结构、内容分布、呈现方式、习题设置等方面,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图形与几何”领域进行文本分析和量化统计,发现在体例结构上,单元标题和节标题明确体现了学习主题和学习活动,栏目设置丰富有趣且方式多样。在内容分布上,“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占“图形与几何”的五分之四,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段、螺旋上升。在呈现方式上,概念或原理主要通过生活实例、益智游戏、趣味故事引入,借助“情境+问题串”生成,再用数形结合方式、自然语言和符号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表述;数学文化呈现以人文艺术、现实生活内容为主,以数学史、科学技术内容为辅。在习题设置上,习题数量随年级逐渐增加,习题背景以生活情境和数学情境为主,以文化情境和科学情境为辅,习题类型主要包括操作题、计算题、活动题。据此提出以下教学启示:第一,宏观把握教材呈现的体例结构,充分发挥各栏目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第二,设计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第三,积极创设适切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第四,探索微课、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落实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8-27
摘要: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新教材已出版,引发一线教师对课堂教学变革的再思考,构建小学数学理思型课堂任重道远。在小学数学理思型课堂构建中,教师应做到“四注重”:注重学段间的纵向衔接和单元间的横向衔接;注重真实情境再现和探究过程再现的实践活动;注重多元化表征和模型化建构的本质教学;注重数学知识关联和数学文化关联的课程育人。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摘要:教科书结构化设计,既是达成课标要求的需要,更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现实需要,教科书结构化设计的目标追求是促进学生结构化学习能力发展。数学学习中学生应较好地习得四种结构:主干知识的逻辑结构、具体对象的生长结构、同类知识的研究结构、单元学习的学习结构。研究认为,促进学生结构化学习的教科书应做到:教科书“有结构”,教科书设计保持相关知识学习结构的一致性;结构“看得见”,尽可能外显教科书结构化设计便于学生感知结构;结构“我参与”,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感知结构、建构结构。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通过章前文字引领、章中活动感悟、章后结构梳理以及结构性习题的辅助等措施促进学生结构化学习。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教师教材观是教师对教材的根本性认识、立场和理念的内生性生成与衍射式呈现,直接影响着实践场域的教材运作及其效能提升.促进与新课程标准相适配的新教材价值实现,要把教师教材观作为重要视点和关键保障.回顾已有教师教材观可知,其主要表征为基于“我者”立场、“他者”立场和“交互”立场三种核心价值意识,这是推进教师新教材观重塑的前提性认识.而教师是教材使用中最关键的主体,教师教材观贯穿教材使用的全过程且孕育着教材的实践品格,这正是教师教材观影响教材的使用效能的价值机理.由此来看,提升新教材使用效能特别需要教师审慎理解教材变革、科学推进教材实践、自觉展开教材反思,由此塑造与新教材相适配的教师教材观.具体而言,可以从唤起教师对新教材使用的使命感、强化教师新教材使用的适应性测度、展开常态化教材使用的增值性引领、激活数智技术对教材使用的潜能和谋求教材创新使用的广泛性共识五个方面,探寻认知觉醒、过程监测、行动跟进、技术赋能和协同支持的教师教材观更新路向,最终以恰切、适配、有效的教师教材观保障新教材使用效能的不断提升和价值的稳步实现.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2024年版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建设实行“监管-创作-实践”密切结合的三角机制,以保障教材质量。新教材在编写理念、内容安排、活动设计、评价设计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建议中小学教师一方面要通过细致深入地研究挖掘教材价值,积极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并尝试进行教学创新;另一方面要充分用好各类资源,创造性地研究和使用新教材,同时注重发挥教研的引领作用。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摘要:以科学普及出版社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编写为例,阐述了新课标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编写特色,并提出使用建议。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编写理念紧扣地理课程标准,凸显教材育人价值,彰显地理科学的新发现与新进展。在编排结构上,搭建了基于空间尺度的主题式单元学习框架;在目标设计上,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习目标;在内容选择上,活化课程内容,优选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项目学习,强调教材内容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在栏目设计上,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栏目编写方式;发挥栏目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使用的相关建议如下:以学生为主体,变教材为学材;教师因材施教,挖掘教材内容。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摘要:课程改革是教材变迁的风向标,教材革新映射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于2024年秋季开始投入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新增"思与学"栏目,是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深入挖掘“思与学”栏目中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指向: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锻造要素思维和整体意识,培育空间认知和空间素养,注重地理工具的实践与地理思维的延伸,培育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由此提出该栏目教学实施建议,以便地理教师更好地领悟新教材的精神,落实新教材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育人价值:以情景线索导航,树立正确人地观;借助地图与思维导图,助力综合思维训练;转换地理尺度,深挖素材价值;调用多感官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地理工具思维;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凸显科学素养。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新学年将投入使用的义务教育艺术新教材,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纲,依托新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框架,以学习任务为抓手,坚持实践取向、以评促学。艺术教师使用新教材,一是应注意把握新教材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探寻设定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可行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整体协调发展;二是要读懂新教材对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时彰显学段和学情特点;三是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学习活动和测评工具,把握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加强增值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建立素养导向的教学形态。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摘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学科类课程要以不少于 10% 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积极响应这一要求,精心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基础,依据尺度思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教科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分为三种类型:小尺度的地理实践型、区域尺度的地理综合型、大尺度的人地协调型。剖析不同类型地理跨学科主题模块设计的特色与全面育人的理念,并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教学中开展的策略。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教科书是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程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载体及资源。在新旧教材使用的过渡阶段,教师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对现行教科书的调整和使用,另一方面要尽快了解新版教科书的特点与变化。为用好教科书,教师首先需要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审视、理解教科书的呈现样态,包括教科书的单元设计结构、问题情境选择、关键概念呈现和学习活动安排;其次要能够洞察教科书中所隐含的理念和结构,包括其关键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中体现的学科大观念以及教材编写中展现的学习内容方法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