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摘要]国家本体安全事关国家自我的“存在”。保障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免受美苏两霸的侵略与控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国家本体安全的重要关切。为抵御美国来自海上的威胁,海防成为“向海图存”的有力武器。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冷战局势赠变对国家本体安全焦虑所产生的阶段性影响,因时制宜调整海防战略:从“一边倒”时期的“建设强大海军”,到“两个拳头打人”时期的海防回缩,继而至“联美遏苏”时期的“近海防御”。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党的海防战略演进的历史经验,对科学推进新时期“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的海洋战略仍具借鉴意义。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维护安全构成国家行为的基础和重要动机。国家安全至少涵盖现实维度的物质安全和理念维度的身份安全。国家身份安全的核心内涵是国家身份的外在肯定性与内在稳定性共同铸造出的身份确定性。只有同时获得本体安全与承认安全,国家才能确保其身份安全。承认安全是指,行为体持有的有关其本质属性的自我理解因为得到他者承认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具有双重来源:一是行为体的基本承认需求得以实现,二是行为体的身份生成顺利开展。承认安全得以建立的基础是行为体自我理解与他者理解之间的一致性带来的自我肯定,这种自我肯定是行为体既满足承认需求、又实现身份生成所产生的共同的积极结果,因此构成行为体满足感的直接来源,从而确保了其承认安全感;反之,承认不安全的来源就是自我理解与他者理解之间的非一致性带来的自我怀疑,这种自我怀疑是行为体无法满足承认需求和身份生成受阻所产生的共同的消极结果,阻断了行为体满足感的形成,从而导致其产生承认不安全感。承认不安全将使国家滋生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焦虑情绪和以报复冲动为主导的怨恨情感,在二者的复合作用下,国家将作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破坏性行为。俄罗斯与土耳其国家身份建构历程中的承认安全问题及其国际后果,可以对有关承认安全的理论发现提供初步经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