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持续推进,激发农户消费需求和降低消费不平等、扩大内需对于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畅通意义重大。基于山东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 OLS和2SLS方法探究了金融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运用 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金融素养影响农户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剖析了金融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一是金融素养显著降低了农户消费不平等,对生活性消费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生产性消费不平等的抑制作用。二是金融素养通过信贷平滑、理财增值和保险保障机制影响农户消费不平等。三是金融素养影响农户消费不平等具有异质性,对消费差异高的农户影响更为明显。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货币政策不仅是应对突发冲击、在短期内迅速实现经济复苏的政策工具,而且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效。通过将异质性家庭和货币政策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文章考察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研究发现,降息不仅能够促进李嘉图和经验规则式家庭的消费和就业,而且有助于降低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与不考虑不平等因素的货币政策规则相比,考虑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的拓展规则引致的社会福利损失显著降低。因此,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规则时,不仅应当考虑家庭的异质性,而且应当考虑可能的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扩大农村消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移动互联网对突破有形市场时空限制、改变农村居民消费习惯与消费模式、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农村数据,实证分析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而利用衡量相对剥夺水平的卡克瓦尼指数探究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比于非一线城市样本、老年样本和低保户样本,其在一线城市样本、中青年样本和非低保户样本中的影响更大;移动互联网能够降低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且这种作用具有异质性,在非一线城市样本、老年样本中表现得更明显,在低保户样本中表现得不明显。为进一步发挥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应加快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互联网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切实提升农村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移动互联网素养,抑制移动互联网的非对称影响;积极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增强农村居民消费的灵活性便捷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缓解城乡消费不平等有助于居民消费增长、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流通业为缩小区域差异提供运输基础,在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具备空间效应。基于2007一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在地理邻接空间权重矩阵的基础上构建伴有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索我国流通业智能化对城乡消费不平等的空间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业智能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流通业智能化不仅可以缓解当地城乡消费不平等状况,还有助于邻近地区城乡均衡发展。在更换空间计量模型、替换被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样本及改变样本观测期后,该结果仍具有稳健性。此外,该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影响最小,在西部地区影响最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业智能化可以通过促进网上交易的发展拓展农村居民的购物方式及渠道,进而缓解区域城乡消费不平等问题。因此,需要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及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农村地区网上交易发展,以缓解当地及周边地区城乡消费不平等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6
摘要:本文使用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熵值法从数字设备操作素养、数字技术应用素养、数字知识学习素养三个维度对农户数字素养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缓解作用为28.3%。其中,数字设备操作素养、数字知识学习素养能够缓解农户消费不平等,但数字技术应用素养加重了农户消费不平等。其原因是进行数字设备和技术培训的费用较高,导致数字设备和技能的获取存在障碍,影响其消费方式和消费能力。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素养能够通过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缓解流动性约束缩小农户消费不平等。异质性分析发现:个体方面,数字素养对最高收入组农户消费不平等的缓解作用要优于其他组别,对高年龄组的缓解作用要优于低年龄组;地区方面,数字素养对南方地区农户消费不平等的缓解作用更强;鉴于此,要开展农村数字技能培训,加大对北方及东北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帮助农村家庭提升数字素养水平,灵活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水平,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缓解流动性约束,教授老年人基本的数字设备的应用程序操作技巧,使农村居民更好地融入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