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情感的异化样态、衍生机制与纠偏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11

    摘要:数字情感消费主义是消费主义在数字空间向情感领域无序扩张所衍生的特殊形态。作为一种异化的消费意识形态,数字情感消费主义呈现出数字情感消费产品资本化、消费行为致瘾化、消费内容庸俗化和消费体验虚幻化的现实样态,其衍生深受剥削梦魔的资本增殖、压缩自由的技术殖民、萎缩生命的心理操纵等连锁叠加的多重因素牵制。对此,要实现对数字情感消费主义的实践纠偏,就得从匡正观念、破除桔和净化生态三个层面出发来重塑数字情感消费的认知惯习,规制数字情感消费的资本逻辑及强化数字情感消费的场域治理,最终形成情感与消费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 数字情感的异化样态、衍生机制与纠偏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摘要]数字情感消费主义是消费主义在数字空间向情感领域无序扩张所衍生的特殊形态。作为一种异化的消费意识形态,数字情感消费主义呈现出数字情感消费产品资本化、消费行为致瘾化、消费内容庸俗化和消费体验虚幻化的现实样态,其衍生深受剥削梦魔的资本增殖、压缩自由的技术殖民、萎缩生命的心理操纵等连锁叠加的多重因素牵制。对此,要实现对数字情感消费主义的实践纠偏,就得从匡正观念、破除桔和净化生态三个层面出发来重塑数字情感消费的认知惯习,规制数字情感消费的资本逻辑及强化数字情感消费的场域治理,最终形成情感与消费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 消费亦或:基于奶茶“黄牛”的一项思考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摘要:人们对当代社会中涌现出的新消费模式及其符号意义等相关议题的理解并不一致。本文以“奶茶‘黄牛’”现象为例,藉由对消费概念的社会学演变分析指出,相比归纳—演绎逻辑下作为“社会事实”的消费,消费更应被界定为嵌入情境的事实和符号的联合,并在当代社会发挥着社会化过程之形式的作用。此外,以负面印象凸显出的奶茶“黄牛”固然存在,但污名化的状况也同时存在。对此,应在场景性之上重新回到我们所置身的现实世界,借助反思展开实践,又在实践中进行反思。

  • 文化消解主流文化的内在逻辑运行机理与作用方式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化消费主义本质上是受资本驱动、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内核的一种非主流文化,与我国主流文化内驱动力相异、价值目标背离、功能作用背反。两者的天然张力构成了文化消费主义消解主流文化的内在逻辑。从运行机理看,文化消费主义以文化资本操控冲击主流文化的价值理性,以个性话语叙事削弱主流文化的自觉认同,以算法权力介入销蚀主流文化的主体坚守。生产内容速朽化遮蔽主流文化的价值意蕴叙事表达虚无化消弭主流文化的守正创新,文化信息碎片化侵蚀主流文化的脉系根基,是文化消费主义消解主流文化的作用方式。

  • 1993—2023年国内思潮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1993一2023年收录的篇名包含“消费主义”的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共621篇进行计量分析,从文献特征、热点议题和总结与展望3个方面对国内消费主义思潮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国内消费主义思潮研究热度总体不高,2006一2016年是发文量增长的关键期;相关研究合作较为缺失,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热点聚焦于消费主义的概念辨析、表现、负面影响以及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等方面。展望未来,应加强不同学科对消费主义的研究,丰富消费主义影响群体的相关研究,增强消费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的交叉研究,重视消费主义的实证研究。

  • 消费异化视域下“饭圈文化”失范的批判与应对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饭圈文化”是近年来流行于青少年粉丝群体的网络亚文化现象,一方面,“饭圈文化”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在明星榜样的带动下为社会做出了正面贡献;另一方面,“饭圈”失范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一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饭圈文化”迅速发展壮大,但随着“饭围”乱象的频发,“饭圈”失范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带来系列批判与反思。从消费主义的视角出发,“饭圈文化”失范有着多重的消费逻辑,“饭圈文化”中的流量为王现象体现了流量消费逻辑,对粉丝群体的情感操纵则反映了其情感消费逻辑,而与商品的深度捆绑则呈现了商品消费逻辑。究其根源,资本逻辑是“饭圈文化”失范的根本动因,消费价值观异化、文化消费生态异化、消费心理异化等现实状态既是饭圈文化的生成动因,也是其现实后果。“饭圈文化”给青少年群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消费价值观,导致其消费心理的异化,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消费生态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不仅要规制资本逐利逻辑,完善市场消费监管机制,促进文化消费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要积极培育民众的正确消费价值观,推动网络亚文化的良性发展,同时还要促进大众积极健康消费心态的养成,促进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的广泛生成。

  • 智能时代生态主义与的调解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07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生态主义和消费主义是两种对立的社会思潮,在对待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两者的态度截然不同。生态主义以保护自然环境为旨归,主张即使不要发展也要维护好自然生态;消费主义则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和满足人的需求,主张即使牺牲环境为代价也在所不惜。两者的对立从根本上刻画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不可兼得或无法平衡的关系,这种零和博弈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社会)的必然产物。随着智能革命带来技术的划时代发展,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入了智能社会。当人工智能的普遍使用使得智能化生产成为可能,人们就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实时监控、调整工艺参数,精确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原材料使用,从而减少浪费和污染,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智能技术还使得智能化生活得以可能,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持续提高消费水平,使消费带动生产的当代发展范式与生态保护的人类理念得到全面兼顾和共同实现。智能化的绿色生产、智能化的绿色消费及智能技术的直接环保效应,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成为可以同时达成的目标;智能文明成为集合了消费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新型文明,使得生态主义和消费主义内含的合理主张得以兼容,从而使两者重构为互相促进的关系,充分展现出人类文明进入更高形态的前景。

  • 数字化时代下的新批判:存在形态、生成机制及应对策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数量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01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化时代下的新消费主义是消费主义思潮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并向数字信息领域蔓延和扩张的意识形态产物。数字化的内容消费和消费形式的数字化是其主要的两种存在形态,其生成机制主要包括资本循环机制、媒介传播机制、心理操控机制等。对新消费主义的危害性的考查,也应相应地在这些生成机制中展开。面对新消费主义,需要采取系列措施进行应对:在认知层面解构消费异化,批判和超越新消费主义;在价值观层面强化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凝聚社会共识;在现实层面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有序规范数字文化。只有形成应对新消费主义的有效合力,才能使数字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助力新时代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