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高质量创新与供应链优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数量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是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必然要求,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2011一2022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标体系,并深入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且针对处于不同新质生产力水平下的企业具有显著异质性,相比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促进作用更大。影响机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创新质量和供应链优化两个渠道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供应链效率、稳定供需匹配关系以及提升供应商多元化配置的效率,从而增强了企业供应链的韧性。研究结论为数字化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为政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 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与极化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数量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空间极化成为函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2017一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指数数据,采用高低分组与区域分组方法,分析了数字经济的空间格局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2017一2022年期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第二,按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分组,极化指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表明数字经济逐步趋向均衡化发展。第三,按照南北区域进行分组,极化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表明南北差距经历了先扩大后收窄的过程,但仍维持“南快北慢”的格局。研究不仅揭示了数字经济空间差异的动态演变特征,还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差异化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

  •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三差损”与计发系数动态调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数量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为全面分析计发系数动态调整对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支付缺口的效果,本文将支付缺口分解为长寿风险引起的“寿差损”、养老保险基金实际收益率低于记账利率引起的“利差损”、投资收益低于养老金调增额引起的“增差损”。研究发现:(1)实际收益率低于记账利率情景下,动态调整计发系数可直接降低寿差损、间接降低增差损和利差损,预测期间个人账户年度支付缺口先增后减,其精算现值下降约52%。(2)调整计发系数的同时若能让基金实际收益率提高至记账利率,则可降低全部“三差损”,使年度支付缺口精算现值下降约75%。虽然同时调整计发系数和调低记账利率可令支付缺口精算现值下降约80%,但会显著降低养老金。(3)分性别计发系数表和中性计发系数表下的支付缺口差别不大,后者的再分配效应可缩小养老金的性别差距。因此,同时动态调整计发系数和提高基金实际收益率是缩小个人账户支付缺口最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是否改善了企业要素资源错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数量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矫正企业要素资源错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 2010—2021 年 A 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对企业要素资源错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能够有效改善要素资源错配,使企业要素扭曲程度明显改善约 3. 25 百分点;(2)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和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企业要素资源错配;(3)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对副省级城市和高市场化地区要素资源错配的改善作用更强,且能够明显改善非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要素资源错配。 本文为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供了有益思路,也为协调好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 数字化时代下的新消费主义批判:存在形态、生成机制及应对策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数量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01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化时代下的新消费主义是消费主义思潮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并向数字信息领域蔓延和扩张的意识形态产物。数字化的内容消费和消费形式的数字化是其主要的两种存在形态,其生成机制主要包括资本循环机制、媒介传播机制、心理操控机制等。对新消费主义的危害性的考查,也应相应地在这些生成机制中展开。面对新消费主义,需要采取系列措施进行应对:在认知层面解构消费异化,批判和超越新消费主义;在价值观层面强化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凝聚社会共识;在现实层面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有序规范数字文化。只有形成应对新消费主义的有效合力,才能使数字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助力新时代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