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本位与民族凝聚力一章太炎国学观的内在层次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摘要]章太炎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国学思潮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他以历史、典章制度和人物作为国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国学在确立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中的重要意义。由此,他与罗振玉、吴稚晖、王国维等不同立场的学者围绕国学研究的方法、中国语言文字的改革、东西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激烈争论,展现出他国学观的丰富层次,并将建立现代国家作为他提倡国学的核心诉求。

  • 之家境与前期生计考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按照生计与学术之疏密关系,王国维一生大致以丙辰(1916)年初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学术为主,生计为次;后期则须综合兼顾学术与生计两端,无法过于轻重其间。王国维家境一般。据王国维自述及其尊人王乃誉之日记可知,其一年收入略副衣食之需而已。田租与房租是支撑其早年家用的基本来源,然收租诚然不易。王国维因许家惺之荐任上海《时务报》书记,月薪微薄,令王国维颇为失落,后兼译东文,始觉生计稍安。此后任教通州与苏州两所师范学堂,又赴任清学部总务司行走,此数职事所取薪也只是应付日常生活而已。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寓居京都四年余,大体以理书、编刊、撰述等为生,生活安定而俭朴,学问则日见其大。先有生存,才有学术,梳理王国维早年家庭经济以及其早期生计情况,对于了解王国维如何权衡学术与生计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遗书考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王国维自沉前夜曾撰有遗书一纸,这是考察王国维死因最基本、最重要的文献。 遗书起笔十六 字虽言语隐约,但实际潜藏的信息指向还是大致明确的。 遗书文字关于后事与家事的安排,以简单为原 则。 安排家人暂于北京城内居住,嘱次子高明因交通不便不必北上奔丧,都体现了王国维对“世变”的基 本判断,与“义无再辱”四字可以对勘。 “只欠一死”与他致罗振玉信“恨不死于去年”云云须合并而观,所 欠之死根于长子之丧与挚友之绝。 “义无再辱”之“辱”乃指道义、人格和精神之侮辱,偏重于个人之遭遇。 王国维对“世变”的判断主要与梁启超有关,源于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对若干知识分子的肆意践踏。 因为久 蓄死志,故王国维不愿进城或去日本暂避,更不愿自剪辫子,遂以从容之态赴死。 遗书所展现的是一个受 尽人生磨难不愿再经受任何道义和人格之辱的王国维的最后心迹。 将其自沉解为殉清或其他,乃是当时 主流群体对之的集体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