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龄化发展对我国人口健康转变的影响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使用联合国 2022 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 死亡率数据,应用因素分解方法考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及其对健康转变的影响。 研究发现,我国 进入老龄化的时间相对较晚,但老龄化速度相对较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难以逆转的人口发展趋势。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倍增期间,我国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非传染性疾病的粗死 亡率呈增长趋势,而且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国家。 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疾病负担,未来我 国死因别粗死亡率将呈增长趋势,面临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增大的双重挑战。

  • 从疾痛到失范:社会构建对犯罪行为影响的人类学研究

    分类: 社会学 >> 人类学 发布时间: 2024-07-15

    摘要:犯罪是社会越轨行为,疾病是身体的异常状态,疾病的社会构建与失范、越轨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在关于社会秩序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中,现有研究较多关注失范对疾病的影响,而未关注到疾病本身的社会文化意义及对失范的重要影响。疾病是剥离其主体与自我概念的介质,本文从疾病的自我解释、社会隐喻和社会身份化三个方面研究疾病对失范乃至于犯罪的重要影响,这一过程呈现“生命预期不确定——疾病继发性获益——抵抗中获得群体认同”的进路。对疾病与犯罪关系的细致研究不仅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新思路,同时也是对社会学、人类学经典“失范”理论的有意义升华。

  • 患重大未成年人监护问题的规范路径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患重大疾病未成年人容易陷入生存、发展和安全困境,需要政府和社会予以关心帮助。这对患重大疾病未成年人的监护提出了特殊要求。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仍然存在着一些父母监护缺失、监护不当,委托照护“准入难”、督促监督与家庭教育指导“落地难”等问题。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在流行病学特征、抗病毒治疗、对抗外部歧视等方面具有特殊困境。完善其监护教育、监护保护可为患其他重大疾病未成年人的相关制度建设提供参照。针对患重大疾病未成年人,建议在家庭监护、社会监护、国家监护等各个层面全面贯彻实质监护理念,有针对性地修正、变更、撤销监护权的具体事由,建构专门化、系统化、差别化的档案制度和监护评估体系,立足社区治理补充监护教育、监护保护的短板,在立法上适当拓展委托照护人的范围。

  • 风险-能力耦合:精准扶贫中的分配正义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分配正义为方法论策略,从风险分配正义和能力正义两个进路分别探讨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对贫困户贫困风险的消除和转移作用及对其可行能力的提升作用,并采用准实验法对比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种作用上的区别,最终将二者进行了理论意义上的统一,建构出“风险-能力耦合”策略框架。这一框架在避免贫困的恶性循环、实现“风险转移-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方面作用显著。在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风险-能力耦合”的扶贫将成为解决这一痛点和难点的有效策略。

  • 我国医疗损害损失分担规则的正当性及其适用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我国医疗侵权案件的原告胜诉率为 79.5%,但原告很少获得全额赔偿,94.8%的胜诉原告仅获得部分赔偿。我国司法实践形成并长期适用的医疗损害损失分担的规则是广泛允许患者疾病与医疗过失共担损失。学者严厉批评上述规则,但这一评判并不客观。基础性疾病常与医疗过失结合致患者损害,鉴定意见确定的原因力在判决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缓解医患矛盾之需的政策需求,它们共同推动了上述损失分担规则的形成。该种损失分担规则符合侵权法的因果关系和责任分担规则,是我国法律框架下平衡医患双方利益的明智之举。基础性疾病与医疗过失结合和生存机会丧失是我国司法实践适用上述损失分担规则的主要类型,二者适用条件、责任构成和赔偿范围都有所不同。医疗损害损失分担规则受诊疗人工智能的影响,患者和医院分担损失的比例将发生变化;诊疗人工智能致害适用产品责任规则时,医疗损害损失分担规则被产品责任分担规则所替代。

  • 百岁老人的构成及健康状态以南京市百岁老人为例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对南京市百岁老人的增长速度、基本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百岁老人和其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了百岁老人的经济收入情况和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等。主要结论如下:(1)南京百岁老人在中心城区居住的比例高、女性比例高、低龄百岁老人比例高,近20年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2)百岁老人对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满意程度较高;百岁老人大多与子女或子女配偶居住;百岁老人受教育程度和年经济收入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老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都高于女性。(3)2018年南京有24%、10%和7.5%的百岁老人患有1种、2种和3种以上经医院确诊的慢性病;百岁老人患高血压、白内障的最多;大部分南京百岁老人的听力和视力都存在障碍。(4)百岁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呈两级分化的趋势,健康老人和重度失能老人的比例都比较大。(5)南京百岁老人工具性失能比例高于生活失能比例,对亲朋依赖较大。(6)百岁老人外出串门、交流的比例低,社会活动少;女性百岁老人平均抑郁程度略高于男性,生活压力感知能力略低于男性;相对于男性,女性百岁老人抑郁程度和感知生活压力情况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因曾经的城乡居民年龄管理并不正规、完善,故老人年龄数据存在误差,需进一步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