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战略转化为社会行动的机制研究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现代化,一场社会秩序不断变革与重塑的过程,其内含外部力量如何动员与构建社会的重大理论问 题。乡村振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蕴含如何将其转化为社会行动的议题。由社会动员是以能够实现人 类美好生活的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秩序为预设,以将这一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秩序内植于社会,从而改变社会成 员思维、行动与存在方式为主旨的理论可知,乡村振兴战略转化为社会行动的过程即为乡村社会动员的过程。社 会动员是一个包含多种维度的概念范畴,聚焦与回应社会动员机制问题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国家与社会互动的丰富图景。为此,以基层社会组织为观察中心,审视国家、基层社会组织与社会等社会动员结构 的特征、功能及相互关系,提出乡村社会动员的四种类型。

  • 思想宣传与文化建设:延安时期新华书店深入群众的“精神食粮”供给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摘要:党的发行工作“等同于人身上的血脉”,是党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红色生命线”。党成立之初就注重以发行工作联系群众、动员群众,但也存在着“脱离群众”的问题。延安时期建立了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书报刊发行格局,作为党的发行机构,独立建制于党的组织系统,标志着党的发行工作的专门化、专业化和体制化。其通过广设分店-支店建立了从中央到区县的发行网点,将党的革命思想运输到区县一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手中;又探索“书报下乡”的方式突破发行工作以城镇为中心、停留在区县一级且以知识分子为主的局限,将党的革命思想运输到偏远的农村和基层农民群体中。由此,建成了连通党员、知识分子与群众,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城镇与乡村的发行网络,实现了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知识分子、党员和基层群众中历史的、有机的统一。

  • 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机制——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社会动员在中国共产党的乡村工作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是群众路线的实践表达。在乡村治理场景中,党的社会动员不仅是富含社会政治意义的组织过程,同时与价值导向紧密相连。从其有效性来看,社会动员是社会理性和社会参与的重构过程,关系到政党权威建构的具体实践。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从规制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三个要素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乡村社会动员机制,发现党在乡村社会的制度性安排和行动策略驱动着村庄治理主体的制度认知与行动偏好,汇集农民的利益表达,科层动员有效转为农民动员,增加了农民对党的认同感和对村庄公共事务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相互适应的制度化实践模式,促进党在乡村的社会化过程。

  • 熟人社会背景下中央苏区的和基层治理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国共产党历史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中国革命则面临着将“一盘散沙”凝聚成“铜墙铁壁”的时代任务。从微观上看,土地革命是在农村熟人社会的背景下展开的。在此背景下,封建剥削关系与人情关系相互交融,使农民不易与地主富农撕破脸皮并发动革命,缺少革命的文化资源。通过一系列农村社会调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谱农村熟人社会运行规律,恰当地处理了熟人社会里的阶级关系,在与宗族势力、人情关系的博弈过程中,探索出契合乡土中国内在机理的组织架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在深入基层社会时跨越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家政权内卷化”陷阱,最终在缺少革命文化资源的农村成功发动革命并实现了良好的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