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研究》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特征,在测度 2010-2021 年我国各省份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之后,运用方差分解、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方法分别对其差异来源、动态演进特征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区域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较高,西北经济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各维度差异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发展初期存在异质性,但是在发展后期经济繁荣差异和共同富裕差异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演变特征来看,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在逐渐增大,而中西部地区在逐渐缩小,但是中西部地区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此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主要以弱聚集为主,大多集中在东北地区和西北经济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长江经济带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推动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与此同时,物流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物流-经济-环境系统(简称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直辖市)2011一2021年面板数据,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变异系数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其耦合发展时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则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其中,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份LEES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正向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现象不断减弱,区域间差异越来越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LEES耦合协调水平局部空间自相关性逐年下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作用开始减弱,负向作用开始增强。因此,应结合长江经济带实际情况,逐步完善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发展的互动作用和良性价值循环机制,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发展,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环境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同时加强各省级政府的统领引导作用,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发展。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和现实表现两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标体系,借助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确定指标权重,测算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近10年省域新质生产力的空间演化及关联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东高西低的梯度发展特征;②新质生产力水平在差异中不断上升,且差异逐渐降低,各省份之间呈现“低—高”和“高—低”聚集的空间格局特征;③地区间的引力关联强度逐渐复杂化、稠密化,并与新质生产力水平大致呈正比。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类: 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热带地理》
摘要:航空货运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配置全球和大区域尺度的优质资源,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一2019年中国航空货运的空间统计数据和面板数据,以机场所在城市为基本单元,剖析了过去20年间中国航空货运的发展过程与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揭示了中国航空货运格局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航空货运在过去20年间从快速发展阶段过渡至平稳发展阶段;2)中国航空货运区域间差异显著,货运量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过去20年间,中国航空货运重心位于徽鄂豫三省交界处,呈现河南一安徽一湖北的迁移趋势;3)中国航空货运格局保持相对稳定,以“北上广深”为核心的菱形空间格局得到强化;4)中国航空货运的发展受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地面交通发展等因素影响,但各因素对空港型国家枢纽城市与非枢纽城市的影响有看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