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中巴经济走廊的启动标志着中国与巴基斯坦进入全方位经贸合作阶段。继2013-2016年中巴国际产能合作进入高峰期后,2017年中巴合作进入充实拓展的新阶段,但其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中巴经济走廊的方向性指导下,中巴双边经贸合作使双方在多个领域双双受益,但中巴未来的经贸合作仍面临着诸如应对国际/国内安全问题、瓜达尔港建设问题,以及如何平衡中国驻巴企业与巴方企业发展,如何协调巴方国家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思路。为推进中巴经贸合作深入发展,中方应从多角度出发,夯实民意基础、扩大与巴方的社会交流、壮大产业园区、完善双方企业合作发展机制、拓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方式。惟有如此,中巴经济走廊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针对“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电力项目,分析巴电力供需和平衡关系的发展情况,以“中巴经济走廊”电力项目进入运营期面临的经营风险为视角,对投资风险进行检视和再评估,揭示政策变动、电费回收、货币贬值、电力消纳、送出受限和非传统安全等六大风险,并探讨电力企业的应对举措。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以共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为案例,分析了我国与六大经济走廊的双边贸易和投资格局,并利用基础设施指数研究了沿廊国家基础设施的贸易和投资效应。结果显示:(1)中国与沿廊国家的双边贸易呈增长态势,其中,中国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贸易规模最大;(2)中国对沿廊国家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主要流向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南半岛经济走廊;(3)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和中国—中南半岛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中巴和孟中印缅的基础设施发展较为落后;(4)根据回归模型,基础设施指数与双边贸易和投资均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仅有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与双边贸易呈正相关。据此,本文对合理管理基础设施投资和进一步推进经济走廊建设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思路,仅供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自2013 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被正式提出和推动以来,印度一直保持高度的关注和警惕,其立场也从初始的欢迎到逐渐的冷淡乃至于如今的搁置。印度之所以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持消极立场,是因为印度认为中国倡导的这条经济走廊有地缘政治因素,担心走廊的建设将损害印度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削弱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影响。为了阻遏和反制这一走廊,莫迪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举措,提出印度版的互联互通倡议、推行“邻国优先”政策、采取外交上的合纵连横等。印度政策的目标在于维护其战略利益,遏制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日趋上升的影响力塑造有利于本国的战略环境。印度的消极立场必然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推进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使得南亚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安全困境加剧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断。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09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202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赣南革命老区成为老区中的“特区”。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强顶层设计是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政府推动是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企业主体以及市场运作是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是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价值取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文章将打造中国主导的亚洲能源价值链、重塑全球能源价值链作为“十四五”及未来时期中国能源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为此,首先描述了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历史演进过程;其次从经济增长效应、科技创新效应和价值链攀升效应三个方面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绩效;最后分析了中国推进能源国际合作的现实依据,提出了通过深化与中亚和西亚国家合作,共同打造中国一中亚一西亚能源区域价值链,进而重塑能源全球价值链的路径选择。本文的研究为新发展格局下推进能源国际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选择。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以中蒙俄经济走廊西线、东线铁路为对象,在高速铁路情境下,利用可达性指标测度沿线城市可达性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线路升级提速后对沿线区域和城市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未来中蒙俄高铁的运行使得沿线可达性大幅提升,高铁1 d交流圈覆盖全线,东线的可达性及其改善程度略强于西线。②中国城市可达性强于俄罗斯和蒙古国城市,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特征。蒙古国城市可达性改善程度大于中国和俄罗斯城市,呈线路“中间高、首末低”的格局特征。③高铁可达性的提升加速沿线格局的演变和重塑。人口和经济重心向中蒙俄高铁轴带迁移,极化效应凸显;高铁轴带内部边界效应消失,一体化效应显现;走廊沿线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加深,同走廊外的跨境投资规模增大。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以2020年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48个省份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数据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无权重均值法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经济脆弱性进行评价,并利用空间分析法、地理加权模型对其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1蒙古国经济脆弱性高,呈现以乌兰巴托市、达尔汗乌勒省为双核心逐层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俄罗斯经济脆弱性次之,呈现以莫斯科市以及贝加尔湖附近地区双核心逐层向外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国经济脆弱性低,呈现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增的态势;②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暴露敏感与经济脆弱性、适应能力与经济脆弱性均具有显著的聚集特征;③政府调控、产业结构与资源投人对经济脆弱性有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要适度加大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政策支持,促进其产业升级进程,提高其资源投入利用率等对策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工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0—2020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在研究期间内,空间相关性不断增强;(2)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工业集聚度增加1%,本地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16.4%,周边县域提升17.7%;(3)该区域重庆县域工业集聚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控制变量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针对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建设提出建议以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