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蕴。合作社作为农民重要的组织化形式,引导其助推农户发展绿色生产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数据,采用内生处理效应模型(ETEM)计量分析,发现加入合作社显著降低了小麦、玉米和稻谷三种粮食作物的亩均化肥使用量,尤其对经营规模30亩以下的小农户的化肥减量效果较大。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合作社,还是其他类型的合作社,都具有显著的化肥减量使用效应。由此,应持续支持多种类型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支持更多小农户加入合作社,进一步发挥合作社对农业绿色生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引导农户采纳现代化的绿色生产技术。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应用经济学评论》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转型升级,绿色生产力也是传统生产力的转型升级。绿色生产力属于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推进绿色生产力发展,必须坚持“双轮”驱动。只有推进绿色科技创新才能解决“生态不经济”问题,实现“高效且生态”的效果。绿色科技创新必须高度重视市场机制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国际导向。发展绿色生产力,必须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变革生产关系。本文认为应全面建立自然资源生产率领跑者制度,全面深化环境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绿色财政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户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不仅有利于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对农业的绿色生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的电商销售可成为农户进行绿色生产的可能路径。利用有序Logit模型测度电商参与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使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均数方差调整加权最小二乘法(WLSMV)和Bootstrap法检验技术认知的中介效应,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电商参与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电商参与显著提高了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程度,并且技术认知在此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中介作用。政府应从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提高农户绿色生产技术认知等方面提高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2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身份经济学理论,在将引领效应分为带头效应和带动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党员、村干部发挥引领效应的分析框架,利用秦巴山区678户茶农的调查数据,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了党员、村干部对绿色生产技术的引领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浅绿色生产技术和深绿色生产技术采纳中,党员、村干部不仅发挥了带头效应,而且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带动了非政治身份户对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第二,党员、村干部在带动非政治身份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时呈现“差序格局”,优先带动亲属农户,关系密切农户次之,关系疏远农户最后。第三,“传、帮、带”在党员、村干部带动非政治身份户采纳不同绿色生产技术中效果存在差异,即在浅绿色生产技术中,“帮”的效果最优,“传”次之,“带”最差,“传”与“帮”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深绿色生产技术中,“带”的效果最佳,“帮”次之,“传”最后,“传”与“带”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24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本身就是一种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绿色生产力”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自然观、科技观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是对社会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世纪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的一脉相承和守正创新,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科学印证,更是新时代条件下适应生态文明保护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应然之举。发展绿色生产力,对于新时代条件下满足人民美好向往、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土地环境执法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激发土地空间资源的潜在能量,从而有力推动地区绿色发展。土地环境违规行政处罚作为土地环境执法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不断维持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两者的谐和关系,深刻影响着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的土地环境违规行政处罚尽管有力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却未能提升地区的绿色生产效率,这反映出地方政府未能有效权衡经济增长与污染治理的关系。欠发达地区通过减少处罚换取增长绩效,发达地区则以过度处罚换取污染治理绩效,二者都没有综合地从治理效率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使治理效率整体上最大化,地方政府一方面应侧重于针对违法事件作出处罚,而非直接限制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应完善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市县及以下各级基层政府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的农户数据,实证检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这与合作社提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培训服务、农产品溢价激励与传递农业生产信息有关,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主要通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提高农户绿色生产认知两条路径促进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土地经营规模较大、中西部地区、农业收入预期较高及未经历过土地调整的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发挥合作社的组织平台作用、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加强政府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全面推广合作社培训制度,以实现耕地质量保护。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湖北省1058份农户数据,借助烙印理论、二元Probit模型与多变量Probit模型,阐释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总体呈负向。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男性,饥荒经历对女性的负向冲击更大;在影响农户选择增险型与知识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上,如新品种与病虫害绿色防治,饥荒经历存在抑制作用;在影响农户选择控险型、非知识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上,如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饥荒经历则发挥促进作用。风险厌恶程度、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信任水平是饥荒经历作用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主要路径,且对于不同阶段经历饥荒的农户,饥荒经历的影响路径有所差别。基于此,从缓解农户风险厌恶程度、强化人力资本、增加社会信任水平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绿色生产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电商发展或成为实现农业绿色生产转型的新推力。在利用有限混合模型测度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程度基础上,使用 LPM 模型及工具变量法验证参与电商决策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程度的影响,并使用多值处理效应模型比较不同参与电商模式下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程度的差异,研究发现: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程度普遍较低,仅有18.82%的猕猴桃种植户由传统生产方式转型为绿色生产方式;参与电商显著促进了猕猴桃种植户的绿色生产转型,且参与平台电商模式比参与社交电商模式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政府应该从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监管力度和提高准入门槛等方面促进猕猴桃种植户实施绿色生产转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是我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农户层面的积极响应至关重要。基于海南省 511 户芒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利用二元 Logit 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从众心理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从众心理、社会网络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从众心理越强、社会网络越丰富的农户,其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的可能性就越小。社会网络在从众心理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的影响中起到了强化作用,即社会网络丰富度的提高,从众心理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的负向影响会得到加强。因此,应当强化和提高农村的社会网络建设,搭建农户间相互交流沟通的互助平台;积极发展标杆农户,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尽可能带动周围农户进行绿色生产;因人而异,依据农户个体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的农业绿色生产推广政策。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1-21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质生产力标志着先进生产力向绿色发展阶段的跃迁,展现了生态优化下的新型生产力布局,它是对第二个结合的价值阐释,以生态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价值引领。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又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增强提供了生态基底,二者在本源基础、实践拓展和价值导向上具有深刻的契合。在生态重构的新质三要素推动下,要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壮大生态要素牵引力,推动黄河流域绿色转型,这要求以新型劳动者为出发点,提升人才的生态素质;以新质劳动资料为立足点,释放科技创新的生产力;以新质劳动对象为突破点,构建绿色循环体系。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8-23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变革中出现的新范畴,都是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中的重大理论创新范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之间具有双向互动关系,这种双向互动关系是一种改进的“技术—经济范式”,由“技术—经济范式”扩展为“科技—产业—生产力”范式,这一新范式的形成意味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新型工业化的逐步推进。新质生产力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新型工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载体。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需要实现两者的双向互动,通过双向互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技术基础、物质基础和动力支撑。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在条件上通过科技创新,在过程上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结果上通过形成绿色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的双向互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利用1997—2016年中国大陆31省区面板数据,在较为全面地测度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基础上,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与间接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998—2016年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不断提高,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东、中部省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整体水平较高,东北三省次之,而西部省区最低。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 性,农业产业结构是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一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不仅受到本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直接影响,还受到邻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溢出。因此,新时期更应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升级在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农业整体发展质量。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探索并构建以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为一级维度的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生态位模型识别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绿色生产力,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生产力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能够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中西部地区抢抓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的历史机遇,亟待通过跨越式变革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形成科技赋能、绿色增质、数字增值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据此,建议接续推进科技投入,加大生态产品开发广度与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加快实施数字新基建迭代工程,深入夯实数字发展根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2024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达成双碳目标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绿色转型是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与企业行为策略的博弈模型,分析博弈双方的行为策略,求出博弈双方混合策略的最优解,找到双碳目标下政府与企业共赢的结果。分析表明,政府的监管成本、处罚力度、企业绿色生产行为的收益与外部效应等因素均对政府和企业行为产生影响,由此本文提出相关结论和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学海》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诞生于中国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建设实际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对西方式现代化逻辑下零和式发展模式的超越,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品格和明确的实践指向。创新性地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理念,颠覆了西方式现代化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将其转化为人、自然与现代化的和谐统一。创造性地作出“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论断,为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辩证统一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进民生福祉,以“发展绿色生产力”增强转型动力,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释放建设活力。可以肯定,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将与生态文明建设一道推进,共同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环境税收制度创新对持续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环境税收制度演进经历了探索起步、基本形成、优化调整、深化运用四个阶段。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上,环境税收制度创新应进一步强化其对环境行为的调节功能、挖掘其对绿色生产力的培育功能、激发其对绿色消费与生产行为的引导功能,拓展其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现行环境税收制度面临着对环境行为的调节力度不强、促进实质性绿色创新不足、引导绿色消费和生产的激励有限、促进碳减排作用有待提升等现实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环境税收制度改革,包括优化环境保护税、拓展资源税、健全消费税等税种,以及研究开征碳税,完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税收征管等,助力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2-0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突出优势和特征,蕴含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具有完备的科学体系,主要体现为“十个坚持”“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 系”,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促进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应在坚持党的领导、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等方面探索实践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22年山东和陕西2省6县(市、区)1248户苹果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在使用有限混合模型(FMM)测度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程度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参与食品可追溯体系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参与食品可追溯体系会显著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转型,这一结论在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和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表明,参与食品可追溯体系对大规模种植户、参与组织和受教育水平更高的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参与食品可追溯体系可以通过产品收益激励、绿色认知提升、社会声誉维护三条路径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转型。据此提出加大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户参与比率;明晰转型关键制约因素,增强农户绿色生产转型意愿;充分考虑不同资源禀赋农户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政策引导等对策建议。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绿色生产力是绿色化、低碳化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这一重要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了生产力要素及其优化组合方式,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绿色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和抓手,在出场逻辑、认知结构及实践指向等方面,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变革的本质内涵和精髓要义。然而,绿色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过程中,还面临绿色低碳核心科技仍然薄弱、 绿色产业发展仍待加强、绿色生产要素仍待跃升以及绿色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等问题,必须夯实绿色低碳科技支撑基础,以产业绿色转型为抓手,推动生产要素绿色变革和绿色跃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