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美术馆的饱和,乡村美术馆在近年来成为大众缓解城市焦虑、探寻个性化参观之旅的一个新选择。尽管乡村美术馆并不是本世纪的新产物,但它确实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交通科技的推动等原因正处于发展高峰期。并且,受到乡村地缘文化的属性影响,乡村美术馆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又呈现出复杂且多样的方向,它们或拓宽了现代艺术的可能性,或振兴了当地的旅游业和服务业,或自发成为地区记忆的保存与传承者等。可以说,乡村美术馆为学界研究美术馆与社区、地区的关系展开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思考美术馆如何与不同的受众群体建立联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大量样本。本文旨在使用新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对国际范围内的数个乡村美术馆进行考察和分类,在尝试归纳出乡村美术馆的四个发展类型的基础上,从艺术、地区、人的角度对这四个类型的利弊影响进行剖析。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美术馆的饱和,乡村美术馆在近年来成为大众缓解城市焦虑、探寻个性化参观之旅的一个新选择。尽管乡村美术馆并不是本世纪的新产物,但它确实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交通科技的推动等原因正处于发展高峰期。并且,受到乡村地缘文化的属性影响,乡村美术馆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又呈现出复杂且多样的方向,它们或拓宽了现代艺术的可能性,或振兴了当地的旅游业和服务业,或自发成为地区记忆的保存与传承者等。可以说,乡村美术馆为学界研究美术馆与社区、地区的关系展开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思考美术馆如何与不同的受众群体建立联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大量样本。本文旨在使用新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对国际范围内的数个乡村美术馆进行考察和分类,在尝试归纳出乡村美术馆的四个发展类型的基础上,从艺术、地区、人的角度对这四个类型的利弊影响进行剖析。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8-28
摘要:“火人节”不仅打破了艺术的博物馆空间之墙,也重新提示了人们关于共识原则下的艺术自由和行为狂欢的界限与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还挑战了艺术项目资金的市场性特质,让我们看到了“开放的美术馆”的新的可能性。因此,本文希望讨论的不是现在流行的科技与文化跨界问题,而是有关“开放的美术馆”机构的发展形态和内在革新,包括在科技与文化共谋的情形下,“开放的美术馆”机构的内在组织形式以及与商业资本的关系。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跨界、融合,近年来几乎成了各行各业的热词,单一的专业背景和创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今天艺术的多元发展,就大学美术馆的展览策划来说,策展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工作,是观念的创造、知识的生产。这使得大学美术馆的策展研究带有明显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性质。较传统美术馆而言大学美术馆在学术上更承担了学术研究与探索的职责,通过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的策划搭建艺术家与不同领域学者的交流与讨论平台,通过平台的设置来为深入的艺术研究创造条件,通过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实践推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这成为跨学科视野下大学美术馆策展工作的重点。该文则从“多元与融合”“持续性与实验性”“框架与边界”等角度切入四川大学美术馆系列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探讨大学美术馆在跨学科视野下的策展实践。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麓湖·A4美术馆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私立美术馆之一,一直关注和推动优秀艺术家及当代艺术的前沿发展,透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关注在地实践,以丰富多元的公共教育与文化活动,强化与社区、城市的互动与合作,推动城市新的艺术生活方式的形成。在创始馆长孙莉女士的带领下,美术馆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本期《当代美术家》采访孙莉女士,对当代艺术与大众关系、美术馆发展与前景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跨界、融合,近年来几乎成了各行各业的热词,单一的专业背景和创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今天艺术的多元发展,就大学美术馆的展览策划来说,策展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工作,是观念的创造、知识的生产。这使得大学美术馆的策展研究带有明显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性质。较传统美术馆而言大学美术馆在学术上更承担了学术研究与探索的职责,通过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的策划搭建艺术家与不同领域学者的交流与讨论平台,通过平台的设置来为深入的艺术研究创造条件,通过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实践推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这成为跨学科视野下大学美术馆策展工作的重点。该文则从“多元与融合”“持续性与实验性”“框架与边界”等角度切入四川大学美术馆系列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探讨大学美术馆在跨学科视野下的策展实践。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暂停了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的全职策展人,转而开始进行独立的研究策展工作,这是王慰慰近年来所经历的一个身份蜕变过程,而身份的转变势必会对其自身的策展理念以及后续艺术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对身份转变、国内私立美术馆生态环境、发展前景与困境之类的问题,王慰慰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2012年伊始,四川美术学院开始筹备驻留计划,本着“扶一把、送一程”的理念,为青年艺术家提供相对稳定的保障机制。2020年开始,驻留计划的空间仍在虎溪公社,但管理机构从研究生处转至美术馆。如果说此前的驻留计划在发挥扶持的作用,其内在倾向艺术实践与意识建构,形成一种在地性的经验结构。现在美术馆从管理、现场、理论、馆藏研究、作品及感受力的生成,建立起落地且实际的艺术共同体。为此本文以驻留计划为论述对象,从其立意、发生、转向出发,在阐明该艺术项目内在机制转变的同时,廓清其与青年艺术生态以及美术馆体系发展的双重意义,即一方面是驻留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创作空间、经费支持,为其创作搭建学术和资源平台;另一方面以驻留连接起美术馆与青年艺术之间的现场,在完善美术馆体系建构的同时,对当下“年轻”群体所产生的艺术现象展开观察与书写。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今天,随着文化生活的丰富与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美术馆定义发生了根本转变。其职能也由注重收藏与研究转向了发展服务,强调展览的交流与互动,关注其娱乐性与观众体验互动。这些转变推动着美术馆展览方式与空间规划的变革,使得展览不再拘泥于博物馆式的陈列模式,以多种形式介入展现更加自由融合、开放互动的新体验。本文将以“辟新·更生——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回顾展”为例,从美术馆展览空间、当代艺术作品与美术馆空间关系两个方面分析研究美术馆展览空间与展示效果。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托生于商业的国内私立美术馆办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受众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前,在国内私立美术馆数量激增的同时,也有大量的美术馆正在消失,私立美术馆如何在商业时代浪潮下既保持高度的学术专业性,同时又能够平衡稳定发展;美术馆不再只是展览的空间和学术交流的平台,美术馆展览形式的多样性、互动性,极大地丰富了受众的临场体验,展现出国内美术馆日益完善的体制。作为国内第一家公益性私立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先生从各个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意义阐释,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数字技术极速迭代的当下,当代艺术的发生为艺术博物馆的收藏与保护工作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传统博物馆学中基于“实物(原作)”的收藏和保存模式,与基于时间性、动态性、互动性、可变性的当代艺术表达并不匹配,在此背景下,博物馆学界针对“元数据”和“数据载体”而延伸的收藏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后者以博物馆保存当代性和文化记忆为视角,延伸出一套以数据标准化和非实物保存为策略的博物馆收藏模式,为当代艺术的迁移、模拟和重新阐释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讨论。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数字技术极速迭代的当下,当代艺术的发生为艺术博物馆的收藏与保护工作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传统博物馆学中基于“实物(原作)”的收藏和保存模式,与基于时间性、动态性、互动性、可变性的当代艺术表达并不匹配,在此背景下,博物馆学界针对“元数据”和“数据载体”而延伸的收藏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后者以博物馆保存当代性和文化记忆为视角,延伸出一套以数据标准化和非实物保存为策略的博物馆收藏模式,为当代艺术的迁移、模拟和重新阐释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讨论。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新冠疫情的反复对美术馆正常开展公教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体展览以及线下公教活动的数量骤减,为了保证疫情期间公教活动的开展,各大美术馆逐渐将数字化公教服务作为开展社会美育职能的主要形式之一。后疫情时代,美术馆的数字化公教服务在技术和呈现形式上大有突破,对于时空界限的突破以及优质资源的共享等优势在这个特殊时期帮助美术馆维护了观众资源,扩大了影响力,履行社会美育职能;而艺术接受与传播的特殊性需要实体的具体呈现,因此,本文意在通过数字化公教服务与线下公教活动的互为性分析,提出“线上+线下”双线协同发展作为美术馆社会美育职能转型的方向。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展览的主体建设不仅贯穿着整个中西展览史,并且,其“主体性”始终处于动态、流变的状态。对于17 世纪法国的沙龙展来说,展览制度的设计与建设是关键。进入现代艺术阶段,现代主义的叙事成为核心的任务。与此同时,画廊制度与美术馆制度影响着展览的意义生产。后现代主义时期,展览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剧场化、空间的转向都对既定的展览制度提出了挑战。今天,伴随着新媒介、新技术的发展,展览如何完成主体性的建构,如何实现自身的意义生产,以及带给观众更好的审美体验等,都成为艺术界关注的话题。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现代美术馆展览中主体性建构的重要性及其与社会互动的融合。通过对今年举办的广州设计三年展“有温度的存在”进行分析,揭示了展览如何通过策展理念、展品选择、空间设计和文本解说等方面来传达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文章着重讨论了观众互动在促进展览主题共鸣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展览如何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语境中与观众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实现艺术与公众之间的深层次沟通。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从1899年第一家儿童博物馆的诞生,到纽约现代艺术馆开设儿童专属空间,人类社会经历了一步一步面对儿童“友好”的博物馆“变迁”,但作为“沉默他者”的儿童今天在社会层面依然鲜有独立发声与创造的权利。本文从儿童作为历史与现实中被遮蔽的群体视角,探讨作为公共空间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如何展开为儿童赋权、赋能的具体行动。文章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探讨儿童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边缘处境与发声需要;然后从儿童博物馆看早期博物馆美术馆的儿童赋权行动;第三是如何通过儿童对话与参与合作,站在儿童视角为儿童策展;第四节将具体通过麓湖·A4美术馆如何通过儿童艺术节项目的实践更新自身公共使命;第五节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美术馆更需要在未来为儿童做出改变。笔者希望通过对于儿童作为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引入,从一个别样的视角探讨美术馆在当下公共关系重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