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公益研究》
摘要:市场与社会的融合发展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涌现出一些新形态。本文以“认知-行为-结果”为分析框架,通过对企业创新性公益行为的考察,阐述其行动逻辑与策略。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性公益是企业受数字技术驱动在理念与工具层面实现业务与公益的融合,并通过技术赋能开展企业公益中的集聚、转化、调解和协作等行动,最终获得公益信息、认同、合作与影响力。企业通过创新性公益的递进性行动策略与目标主动嵌入社会,包含弥合制度冲突、集聚多元主体、转化认知差异、调解矛盾冲突、创新公益行动模式五个行动层次。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移风易俗是一个长期面向基层社会的文化治理实践过程。在其阶段性治理目标中,指向精神文明移风易俗的行动逻辑,通常贯穿于对村庄既有风俗事象的适度改造或者彻底革新的文明化进程之中。剖析当下移风易俗行动常见的主体对象和实践类型,可知其行动的表层逻辑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的策略性治理逻辑;二是地方政府层面的现实性权衡逻辑;三是村庄层面的现代化反应逻辑。这种国家治理话语下移风易俗的行动逻辑,既有历史性文化治理的逻辑支撑,也有现代性文明生活的逻辑保障。正是受到国家总体性治理策略以及各地乡村对于现代文明建构与反应的深层逻辑影响,移风易俗行动路径在我国各地乡村呈现明显的异质性。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公益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基层社会组织如何借助战略慈善运作理念,在数字化慈善治理背景下实现主体性再生产。首先,基层社会组织批判性解构平台公益标准化要求,揭示其背后隐含的文化逻辑与权力结构,并识别平台规范与地方需求间的结构性张力;其次,在适配阶段,依托战略慈善理念,灵活调整平台规范以契合地方文化特性与社会需求;最后,在再符号化阶段,组织重新赋予平台要求以地方文化内涵。研究发现,通过构建战略慈善思维并运用解构一适配一再符号化模式,基层社会组织实现了主体性再生产。平台公益与战略慈善互动为基层社会组织主体性再生产提供了有效路径。
分类: 生态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强大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回答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行动逻辑,并从根本保证、制度释能、战略擘画、全球治理、问题导向、绿色发展、多元共治等多个方面系统谋划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践方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布局的关系,准确理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概念体系和政策体系,重点把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任务和突破方向,从而勾勒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新图景。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技术创新、生产要素重置和产业升级为三大构成要素,以创新、数字化、绿色和融合性为特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新质态。职业教育是传递推广知识、创新技术技能的社会活动,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基于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关系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和制度环境等4个维度的支撑。针对职业教育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新质人才供给不足、行业主导性不强、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和保障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通过打造新质劳动力、催生新质生产工具和协同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内驱动力,释放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赋能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