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在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成为重要的货币锚有利于提升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国际地位,并促进全球区域经济合作。选取全球不同地理区域内的186个经济体,采用隐含货币篮子回归方法,比较“8·11"汇改前后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货币锚效应的异质性,并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人民币已成为较多经济体的隐性货币锚,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区域为东南亚、大洋洲、西亚、西非等;人民币的全球货币影响力与英镑、日元接近,但与美元和欧元仍有差距;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促进因素包括样本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样本经济体与中国的利率差异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货市锚效应的抑制因素包括样本经济体的相对经济实力、通胀水平和国际原油价格等;人民币货币锚效应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存在异质性,对于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滞后性更显著。因此,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汇率调控弹性,并根据不同国际区域特征促进全方位多层次区域合作,以及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和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政策措施,能够优化人民币国际化全球战略布局。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对外承包工程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导形式。以2011-2020年中国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的东道国(地区)为研究样本,测度了人民币在154个样本经济体的货币锚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究对外承包工程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人民币已成为41个经济体的货币锚,涵盖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中国对样本经济体开展工程承包有利于该经济体选择锚定人民币,但对于人民币已发挥货币锚效应的经济体,对其开展工程承包并不能显著促进其锚定人民币的权重;对外承包工程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相较于发达经济体,这种促进效应在发展中经济体表现得更为显著;技术创新水平在对外工程承包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中存在调节效应;从影响机制看,对外承包工程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积极影响通过贸易促进效应和网络外部效应发挥作用。在全球货币格局加快重塑的背景下,本文为提升人民币货币锚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