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成为重要的货币锚有利于提升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国际地位,并促进全球区域经济合作。选取全球不同地理区域内的186个经济体,采用隐含货币篮子回归方法,比较“8·11"汇改前后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货币锚效应的异质性,并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人民币已成为较多经济体的隐性货币锚,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区域为东南亚、大洋洲、西亚、西非等;人民币的全球货币影响力与英镑、日元接近,但与美元和欧元仍有差距;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促进因素包括样本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样本经济体与中国的利率差异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货市锚效应的抑制因素包括样本经济体的相对经济实力、通胀水平和国际原油价格等;人民币货币锚效应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存在异质性,对于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滞后性更显著。因此,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汇率调控弹性,并根据不同国际区域特征促进全方位多层次区域合作,以及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和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政策措施,能够优化人民币国际化全球战略布局。
[V1] | 2025-03-20 10:13:45 | PSSXiv:202503.01723V1 | 下载全文 |
1. 低碳转型背景下煤炭期货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动态相依性及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 2025-04-25 |
2. 功利主义视角下西方福利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流变 | 2025-04-25 |
3.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历史方位、内在要求与总体框架 | 2025-04-23 |
4.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 2025-04-23 |
5. 中国减污降碳协同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5-0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