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贸易对RCEP成员国贸易畅通的影响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数字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新模式,是实现贸易畅通的新引擎。基于数字贸易和贸易畅通理论,构建数字贸易的相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RCEP成员国2008—2019年数字贸易发展及贸易畅通水平,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对贸易畅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发展数字贸易是实现与RCEP成员国贸易畅通的有效路径,数字贸易对贸易畅通的贡献度大;中国发展数字贸易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发展数字贸易既可降低双边贸易成本,还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贸易成本表现为遮掩效应,产业结构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中国发展数字贸易还可带动RCEP成员国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 互联网的贸易效应与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2-19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研究互联网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效应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互联网对贸易规模扩大有直接的促进效应;互联网通过贸易成本、人力资本中介效应,可有效地扩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互联网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效应是非线性的,对互联网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国家而言,互联网对其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强,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因此,我国应根据各个国家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互联网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 数字化流通、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国内国际循环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数字赋能传统流通向数字化、现代化转变,具有各种创新形态的数字化流通是否有效提高了市场整合度从而促进国内国际循环,是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亟须回答的问题。从商品(和服务)流动角度出发理解经济循环,在省-行业层面测度相关变量,基于相对价格变动和贸易成本两个维度考察市场一体化,实证检验了数字化流通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流通促进了国内省际贸易流出和国际贸易流出,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对贸易成本的抑制而非价格离散的收窄,数字化流通通过降低国内省际间贸易成本实现对国内和国际循环的双促进,通过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实现对国际循环的促进。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充分发挥本土需求规模的贸易溢出作用,从而畅通国内国际循环提供了流通视角的经验证据和施策思路。

  • “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北地区深化开放发展的路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使西北内陆区域不断走向开放前沿。 然而,西北地区的开放 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共建“ 一带一路” 以来,西北地区开放发展呈现六大特征:进出口总额规模较小,但 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共建国家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区位;贸易依存度有所提 高,但各省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不稳定,且与全国发展态势不一致;对外承包工程规 模起伏不定,占全国比重降低;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单一,在价值链的分工地位不高。 新时期,面临新的机 遇和挑战,未来西北地区深化开放发展的基本路径在于: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推进制度型开放;通过“ 三重 开放” ,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与区域重大战略的协同性;深化区域合作,与东部 地区共建海外产业园区;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不断降低贸易成本。

  •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基于双边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出口农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农产品出口的长远发展。基于双边贸易成本的视角,利用中国与127 个贸易伙伴847 种农产品的数据,运用回归反推法测算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且贸易自由化总体上可显著促进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但对出口到不同收入组国家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出口到埃塞俄比亚等低收入组国家农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对出口到孟加拉等中等偏低收入组和日本高收入组国家农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次之,对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等中等偏高收入组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反而具有阻碍作用。

  • ICT服务贸易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6-26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ICT服务贸易作为当前中国数字服务贸易中发展最快的贸易类型,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新“动能”。利用2007-2021年57个国家14个产业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和经验角度分析了ICT服务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ICT服务贸易的出口和进口都有助于提升一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使用替换被解释变量和工具变量的方法检验后,结果依旧稳健。引入中介变量后发现,ICT服务贸易也可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提升制造业投入信息化水平,间接地推动本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ICT服务贸易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最强,劳动密集型次之,技术密集型最弱,而以技术水平为产业分类标准,ICT服务贸易在高技术产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正向作用最强,低技术产业次之,中技术产业最弱。以上结论为提升中国ICT服务贸易水平和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供参考依据。

  • 双边数字贸易壁垒的出口抑制效应——基于 49 个经济体的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全球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带来国际贸易方式的改变,数字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不过,数字税、本地化要求、数据跨境流动限制、非中性审査制度等数字贸易壁垒对数字服务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双边数字贸易壁垒影响数字服务出口的理论机理,利用2014-2019年49个经济体数字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双边数字贸易壁垒均显著抑制了数字服务出口,且这种抑制效应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双边数字贸易壁垒在数字服务部门和进口规模层面上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多重出口抑制效应。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贸易成本是双边数字贸易壁垒产生出口抑制效应的中介变量,而签订数字贸易协定能弱化数字贸易壁垒的出口抑制效应。此外,随着数字服务出口规模的扩大,双边数字贸易壁垒的出口抑制效应呈现出一增一减的反向变化趋势。鉴于此,为更好地促进数字服务出口,有效降低双边数字贸易壁垒的出口抑制效应,政府部门应构建数字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完善差异化应对策略。积极签署双边、区域甚至多边数字贸易规则及协定。

  • 高水平开放下粮食市场政策干预对国内外市场整合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国内外粮食市场整合是新时期高水平开放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周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非线性门阈模型识别粮食的国际贸易成本,并构建结构变动下的时变阈值模型,从价格调整和贸易成本两个方面,实证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粮食市场政策干预对国内外市场整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外粮价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均显著降低了国内粮价向均衡调整的速度,提高了国内外粮食市场的贸易成本,导致国内外粮食市场趋于分割,在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的过程中造成了效率损失;而玉米和大豆收储政策改革通过 “价补分离”、精准补贴的调整方式,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显著提高了国内外市场整合程度,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向国内外接轨转型,是高水平开放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

  • 、人口迁移与收入不平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描述多地区参与国内、国际贸易与人口迁移的异质性个体模型,采用2000一2015年全国人口普查、省间投入产出等数据,测算我国国内、国际贸易成本,全要素生产率(TFP)与国内迁移成本,并分析三者的变动及其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贸易成本以及TFP等冲击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会加剧全国收入不平等,而迁移成本冲击能够降低收入不平等。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发现,我国省间基尼系数明显增加,然而迁移成本冲击能够显著缓解省间收入不平等,并且在与贸易成本、TFP等冲击交互时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工资收入和资本收入的省间不平等均有扩大的趋势,通过促进人口迁移能够起到缓解作用。此外,外生冲击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效应。本文结论表明,要充分认识到国内、国际贸易成本以及TFP等冲击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收入不平等的双向作用,通过打破跨地区的人口迁移壁垒,可以缩小收入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

  • 双循环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的影响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经济转型迈向新时代,双循环发展成为我国应对国际挑战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双循环战略的核心,成为深化内循环经济的关键一步。本文以双循环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贸易成本的影响为主题,利用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综合测度各地区贸易成本,并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进行分析,旨在深入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地区贸易成本的实质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具体关注生产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流通效率和资金流动灵活性等方面的变化,依据模型估计结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减少地区贸易成本有着显著的影响效应,且具有稳健性,这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我国贸易成本的影响机制,还将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双循环战略的有效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具体策略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