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2-12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是全面推进档案事业法治化的重要载体,在建设现代化档案治理体系的进程中发挥着里程碑式的作用。在明确历史定位的基础上,从立法路径、执法路径、治理路径、互动路径四个角度分析《实施条例》的优化进路,以期廓清《实施条例》对发展我国档案治理体系的独特作用,彰显其促进我国档案法治化进程的独特价值。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乡村治理是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本文以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S省T村为案例,以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从乡村治理模式、技术治理路径及治理经验借鉴三个方面深入开展T村数字化治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T村通过推行“一网一端两屏”、织就“网格化” 服务体系、打造“积分制” 管理平台等措施,形成独树一帜的基层治理模式、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发扬了村庄传统文化.但由于自身具有数字技术的宣传不足、数字手段的培育不足、数字治理法律的缺失等,村庄出现数字技术应用不确定性、技术关系网络局限性、多元力量协同管理偏差等嵌入风险,因此国家及地方部门可以从制度设计、社会整合、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住房是群众安身立命之所,保障农民居住权益关系国计民生.本文基于城乡中国的视角,在分析由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转型引发的农民住房需求分化基础上,剖析浙江诸暨围绕农民住房保障所开展的实践探索及其成效,提出城乡中国阶段农民住房保障的优化路径,进而为其他正处于城乡中国转型阶段的地区提供实践参考.研究发现:一是随着城乡中国转型,农民住房需求在原有宅基地分配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改善性住房、城乡间可进可退的住房保障、城乡衔接的住房保障等多元需求;二是浙江诸暨面对城乡中国转型所带来的农民住房需求分化,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通过优化宅基地分配、推行多户共建、建设农村保障房等方式,初步构建了适应城乡中国阶段的农民住房保障路径;三是各地可从完善农民居住权益实现方式、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宅基地市场化配置机制等方面着手,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农民住房保障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世界各国乡村发展的主要方向。澳大利亚、美国、德国、韩国等典型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国际趋势与发展路径包括:依照数字乡村专项规划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依据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理念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数字素养技能培训打造乡村数字人才队伍,依据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推动数字化转型,依靠协调政府市场关系取得数字乡村建设实效。针对当前中国在数字乡村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国外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趋势,本文提出重视基层建设规划、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注重培养数字人才、加速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构建多元投入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文基于“三层四域”情景分析方法,构建“视角-层次-阶段”三维框架,深入剖析郑州市在应对“7·20特大暴雨”中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表现。研究从政策、技术、资源和组织四个域出发,系统评估战略层、策略层和操作层在灾害管理四阶段(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的优劣势。结果发现,郑州市应急管理体系存在预警响应滞后、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社会动员机制不健全等核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法律制度、强化技术赋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及完善社会协同机制等策略。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了情景分析方法在复杂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实践上则为中国城市极端灾害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逐步缩小,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取得一定进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重要进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与此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有待加强,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高质量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健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健全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17
摘要:“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体现了本体论与方法论、讲理论与重现实、“小课堂”与“大社会”、历史观与时代性内在统一的逻辑意蕴。“大思政课”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指向,锚定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内在要求,回应了制约提升思政课效果的难点问题。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深刻把握“善用”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体现“大思政课”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平台、大课堂、大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