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文史哲》
摘要:一百年前发起的古史辨,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史学革命,是中国史学走向现代的一个表征。古史辨的最大贡献与其说是“史迹的整理”,或更在于以传说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自觉意识,二者在当时又有些内在的紧张。要探讨古史辨学人如何推动传说在史学中的兴起,不能不对几个重要的背景因素进行梳理:从清代开始的学术眼光移向“正经正史”之外,奠定了民国前期新史学一个颇具突破性的倾向。而近代引入的进化论与社会阶段说,导致昔人眼中的黄金古代变成一个原始的时段。怎样定位已被颠覆的古代,成为必须面对的时代新问题。在民初兴起的截断众流倾向,主张把上古史的一大段作存而不论的处理,这一倾向引发了不同的因应和纠偏举措,包括“传说时代”的提出。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经刊行即引起轰动,历经总计6个版本的变化创立的进化思想远惠后世。清末,严复迻译英国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诞生了西学汉籍名著《天演论》,开启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由马君武和周建人等学者先后完成的达尔文《物种起源》汉译本在 100 年间全方位促成了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通过比勘这 6 个原本间的内容差异,分析达尔文进化论动态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得出两个重要发现:第一,“适者生存”术语在第五版首次出现,直接受益于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的创造性贡献,该术语的采纳直接得益于英国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的建议;第二,“进化论”术语在第六版首次出现,该术语的创立不仅与斯宾塞紧密相连,而且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公开认同“进化”相关。分析这两个术语的演变及其动因,不仅为达尔文思想发展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探究“西学东渐”背景下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译介与传播的演变机制提供了依据,诠释术语演变对于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推动力。
分类: 社会学 >> 人类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将“社区研究”置于燕京社会学的学术生态体系中进行考察,辨析1935年前后燕京社会学人杨开道、吴文藻等人对“社区”概念的总体性意涵理解之差异,由此揭示出:燕京社会学对如何理解中国社会有其内在发展理路,体现在由20世纪初美国农村社会学中的基督教社会进化论下的社区分类学,向基于功能派人类学的比较社会学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实体论被扬弃,走向了祛历史化的、基于地方性的社区比较研究。这一方法论基调尚未在费孝通主持的云南三村研究中得到自觉的反思,却在几乎同一时期的赵承信的平郊村调查中被检讨,赵氏通过实验性地引入芝加哥学派的私人生活史研究法,将历史视角重新带回燕京社会学的社区研究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