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本文利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测算贸易效率与出口潜力。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进口国人口数量、距离和是否为沿海国是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较高的金融自由度、良好的基础设施质量、频繁的文化交流、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会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贸易。为此,本文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拓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提供有益思路。

  • 中国对RCEP伙伴国数字服服务贸易出口效率与潜力——基于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数字服务贸易是我国经济恢复与增长的新引擎,但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长期存在逆差,行业结构不合理。加强我国与RCEP伙伴国双边数字服务贸易合作,对推动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扭转贸易逆差意义重大。基于2005一2021年我国与13个RCEP伙伴国数字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分析我国与RCEP伙伴国数字服务贸易现状,进而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其出口效率与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自然因素看,人均GDP、人口规模、共同语言对数字服务贸易出口促进作用显著,地理距离、共同边界对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阻碍作用显著;从人为因素看,贸易开放度、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自由贸易协定、东盟“10+3"机制、区域贸易协定对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促进作用显著,利用外资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有阻碍作用但不显著;从出口效率看,我国对RCEP伙伴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效率整体偏低,且市场异质性明显,提升空间很大;从出口潜力和拓展空间看,数字服务贸易RCEP伙伴国大多数是冰山型市场,极少数是扩张型市场,没有发展型和饱和型市场,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和拓展空间巨大。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对RCEP伙伴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效率、深度挖掘出口潜力,应加快我国和RCEP伙伴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加强我国与RCEP伙伴国的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因地制宜与RCEP伙伴国开展数字服务贸易合作等。

  • 中国对RCEP成员国数字服务出口贸易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文章分析中国对RCEP成员国数字服务出口额与出口国别结构,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2010—2021年中国对RCEP国家数字服务出口贸易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作用的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中国对RCEP成员国数字服务出口贸易规模持续增长但出口的数字服务产品结构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共同语言对中国数字服务出口贸易起促进作用,地理距离起阻碍作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效率、贸易和金融自由度减少贸易阻力,数字贸易限制指数、知识产权保护和关税水平增加贸易阻力,其中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对中国数字服务出口效率影响作用最强;为提升中国与RCEP成员双边贸易效率,应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本文深入分析数字服务出口贸易效率及影响因素,可为科学把握RCEP区域中国数字服务出口发展趋势,进一步推进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参考。

  • RCEP下湖南农产品对外贸易潜力测算与合作态势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影响力指数测算原理,计算出口贸易效率和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两项指标,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判断湖南出口RCEP各国农产品的贸易合作态势。研究显示:湖南果蔬类产品贸易竞争力在RCEP各国中最强,且各国别市场的湖南各类农产品竞争力差异较大,互补性不强;湖南果蔬类和食品加工类产品的出口市场贸易空间巨大,且不同出口国别市场的贸易效率持续提升;RCEP各国居于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不同战略位势,形成了差异化的贸易合作态势。

  • 数字贸易发展对我国区域出口效率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资源的紧缺,由传统要素驱动的出口增长机制难以为继。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2012一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综合评价的角度,采用熵值法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能力、数字产业及数字贸易潜力4个方面构建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同时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各区域出口效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两方面分析数字贸易发展对出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012一2022年间,我国区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出口效率不断提高,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且东部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出口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贸易发展对我国区域出口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倒U形特征,数字贸易的发展弱化了传统贸易壁垒,既显著促进本地出口效率提升,也促进邻近地区出口效率提升,但随着数字贸易发展引致数字贸易壁垒的出现,又可能成为制约出口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机制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能够强化数字贸易发展对出口效率提升的作用,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资源配置的改善能够强化数字贸易发展对本地区出口效率提升的作用,但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出口效率的促进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起作用,资源配置优化效应在东部地区发挥作用。基于此,要完善数字贸易规则,弱化数字贸易壁垒。加强区域协同,推动地区出口效率提升。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外贸高质量发展。

  • 中国对东盟国家跨境电商出口效率与潜力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为了提高中国对东盟国家跨境电商出口的效率与潜力,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对东盟国家跨境电商出口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跨境电商出口效率和潜力进行测算,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从国家角度来看,中国对东盟国家跨境电商出口效率普遍较低,对新加坡出口效率最高,对老挝出口效率最低。从影响因素角度来看,中国和东盟成员国GDP、成员国的商业自由度、劳动力自由度等对中国跨境电商出口有促进作用,而中国和成员国的人口规模、与成员国地理距离等会抑制中国跨境电商出口。

  • 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本文基于2000-2015年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估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效率和出口潜力。研究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集中在东线的东亚国家,对中线和西线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有较大的开拓潜力;沿线国家的人均GDP、人口规模、农业增加值比重、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农产品出口有显著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效率逐年增长,但出口贸易效率水平较低,未来农产品出口潜力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中国对东盟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效率及潜力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利用2012—2021年中国出口东盟的数字服务贸易数据,构建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贸易效率及潜力,实证研究影响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出口因素,旨在弥补关于中国与东盟数字服务贸易效率和潜力相关文献的不足,并对传统模型进行适当调整,可为后续数字服务贸易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建模思路。结果显示:双方的经济规模、宽带网络和ICT数字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产生正向影响;双边人口规模、共同语言、政府效率和监管质量等因素会产生负向影响。

  • 中国-东盟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及潜力研究——基于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对东盟各国数字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测算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并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相对不足,中国对东盟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效率逐步提高,贸易潜力较大;贸易国经济规模扩大对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有利,而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及共同边界则阻碍了出口;物流水平、通信水平、研发投入占比、金融自由度及自由贸易协定等对出口效率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互联网发展水平、投资自由度等阻碍出口效率改善。因此,中国应从改善经贸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出口结构等方面着手,提高与东盟贸易水平及能力。

  •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秉承世界文化多样性理念,“一带一路”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文化,还为世界文化共融共通提供了有益的实践路径。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通过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2011—2022年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出口核心文化产品的贸易额为研究样本,探讨影响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因素,并计算文化出口潜力和效率。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变量、人口规模变量、地理距离、共同语言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文化出口有促进作用。孔子学院、文化距离、成为WTO成员、政府效率、高技术出口占比、互联网使用数量等人为因素均对文化出口效率有显著影响。文章对贸易潜力和效率分析发现不同国家地区文化贸易潜力和效率差异较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利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契机,进一步挖掘贸易潜力,促进我国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

  •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文化产品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沿的实证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4-10 合作期刊: 《经济界》

    摘要:文章基于2009一2019年中国对5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引入贸易非效率项因素,实证分析了沿线各国的经济规模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因素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借助随机前沿引I力模型验证了进口国人口规模、进口国人均GDP和我国人均GDP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具有正向影响,而地理距离和我国人口规模具有负向影响;利用贸易非效率模型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贸易开放度、经济自由度、是否是WTO成员和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具有正向影响;通过异质性分析,进一步判断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文化产品细分类型出口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通过与各国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相关合作;构建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针对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差异,加强文化产品出口的细分;推进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资源共享等途径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高质量发展。

  • 浙江对“义新欧”中欧班列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的实证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利用2002—2022年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浙江对“义新欧”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并测算了浙江对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结果表明:浙江与沿线各国的经济规模扩大均会促进其对沿线贸易国的出口贸易,浙江与沿线各国的地理距离与该出口贸易水平成负相关,而浙江的人口增长会抑制该出口贸易;沿线各国人口规模扩大会促进该出口贸易,沿线各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国物价稳定等都能促进浙江对其出口贸易。虽然浙江对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效率不尽相同,但对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潜力均呈上升趋势。建议浙江应依靠“义新欧”班列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提高浙江的出口贸易效率,并进一步挖掘贸易潜力。

  • 贸易制度安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的影响——基于时变沿的实证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基于2000一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利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贸易制度安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的影响,并测算贸易效率。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总体平均贸易效率仅为0.475,对印度、日本、越南、印尼、缅甸和俄罗斯等国家有较大出口潜力;贸易国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时间越长,越能提升出口贸易效率;出口目的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提升,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长的影响并不显著;出口目的国司法效率、货币自由度、投资自由度、贸易自由度以及金融自由度的提高有利于贸易效率的提高,而政府财政支出和商业自由度的提高却不利于贸易效率的提高。为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应充分重视出口目的国贸易制度安排与社会经济制度,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自由贸易区基础上,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谈判。

  • RCEP自贸区内中国农产品出口效应及贸易前景——基于随机模型及细分市场的实证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指数分析法,计算出口贸易拓展空间(TS)和农产品进口依赖度(IRCA)两项指标,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预测中国在RCEP区域内的农产品贸易前景,揭示建立RCEP自贸区对中国贸易前景的影响。研究显示,尽管在细分产品市场上有不同的贸易前景,但总体而言,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前景光明;无论是中国经济规模还是其他成员国经济规模,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正向促进;中国与东盟大多数国家距离近,便于农产品贸易,且与东盟大多数国家的气候条件、资源票赋等差异较大,在RCEP区域内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大的贸易拓展空间,RCEP正式生效后将为中国农产品贸易带来战略机遇。中国应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RCEP对接,尽快落实RCEP,扩大中国农产品尤其是食品加工类农产品贸易;推动RCEP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融合,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各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共同提升国内农产品产业和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