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房地产企业风险度量及其溢出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摘要:房地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经济金融领域重要风险源。房地产企业间风险相互溢出对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平稳运行产生巨大影响,然而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构建房地产风险指标CSRISK,并使用适应性弹性网络VAR模型结合广义方差分解构建风险溢出指数,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微观层面特征对其风险溢出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风险溢出的融资端渠道和销售端渠道。研究结果表明:(1)房地产企业持有房地产资产规模和资产规模对风险溢入、溢出和净溢出均有显著正向作用,净负债率对风险溢入、溢出和净溢出均有显著负向作用,资产收益率对风险溢出和净溢出均有显著负向作用;(2)房地产企业持有房地产资产规模对风险溢入、溢出和净溢出的正向作用受长期有息负债率的显著正向影响,即房地产企业使用长期有息负债比重越高,其持有房地产资产规模对风险溢入、溢出和净溢出正向作用越大,存在风险溢出的融资端渠道; (3)房地产企业持有房地产资产规模对风险溢入、溢出和净溢出的正向作用受经营分散度显著负向影响,即房地产企业经营越分散,其持有房地产资产规模对风险溢入、溢出和净溢出正向作用越大,存在风险溢出的销售端渠道。

  • 城投平台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稳妥有效防控地方债务和银行系统风险,对于实现稳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以城投平台为主要载体的隐性债务持续扩张,成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集中体现为财政与金融风险的相互溢出。实证分析发现:从静态溢出效应来看,城投平台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和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存在较强的联动关系,且城投平台债务在风险溢出网络中处于信息先导地位;从动态溢出效应来看,城投平台债务是风险的净输出者,而且2020 年疫情冲击后,地方政府债务处于城投平台债务风险溢出的被动接受地位,起到吸收风险的作用;全样本的动态总溢出指数既能真实地反映出我国地方债务与银行系统之间风险溢出的动态响应,又对危机事件十分敏感,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研究结论为建立地方债务风险治理长效机制、促进财政金融稳定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 中国碳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效应探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碳排放权逐渐受到投资者和监管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双向风险角度出发,对近年碳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动态相依关系和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碳市场与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的时变正相依关系,但在长期内无显著波动趋势;碳市场的波动及风险高于资本市场;碳市与股市存在双向的强极端风险溢出,与债市存在双向的弱极端风险溢出。

  • 低碳转型背景下煤炭期货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动态相依性及效应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在“双碳”目标引领的低碳经济转型背景下,碳市场与煤炭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价格关系对于优化碳市场建设至关重要。聚焦煤炭期货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之间的动态相依性及风险溢出效应,采用DCC-GARCH模型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相依性,并运用GARCH-BEKK模型和Wald检验来探究风险溢出效应的方向和特点。煤炭期货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之间存在动态相依性,呈现出周期性特征,并在不同碳市场之间表现出差异;煤炭期货价格与北京、广东、湖北、深圳碳市场价格间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且煤炭期货市场对碳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 全球金融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为了研究外部风险输人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首先利用全球股票市场的日频交易数据,采用网络关联度模型构建了全球金融风险溢出网络,并基于该网络对中国面临的外部风险输入进行了量化。然后,从传染性的视角出发,从市场、行业和机构的角度测度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对外部风险输人和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静态结构和演化动态进行了讨论。最后,采用分位数对分位数方法(Quantile-on-QuantileApproach)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全球金融风险溢出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在两者不同分位点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在极端分位点上,内外风险的共振较为剧烈,而在较为温和的分位点上,这种共振的强度较弱。基于研究结果,监管部门可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的实时性与有效性,以防范外部风险输人引发的国内风险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