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 “普照光” 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 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 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下确立起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内核的 “人类中心主义” 的价值标准。 21 世纪以来, 技术进步使得人与物的边界愈发模糊, 工具理性社会秩序及其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标准的存在基础日益受到冲击并引发学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 只有更具公共性和兼容性的价值理念主张, 才能在超越 “人类中心主义” 价值标准固有模式的同时, 保持对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进步主义承诺, 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对 “和合共生” 价值理念的主张构成变革时代下价值标准问题争论的新出路。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学海》
摘要:中国古代考课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历经功绩赏罚、品绩结合、行能为先、岁月序迁、由上而定五个阶段,呈现出“改革悖论” 的现象。时间维度上,中国古代考课制度在制度建设与制度运行间呈背向逻辑,制度的结构与程序越是完善,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制度效能越会降低,直至完全趋于僵化。文章立足于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下的工具理性视角,分别从考课制度运行过程中君主的行为逻辑、文官的行为逻辑与君臣间关系的逻辑三个角度加以阐释,探索“改革悖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与机制,从而为当代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镜鉴。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学海》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是人类迎面的一个新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业已成为常态。 媒介传播作为社会科学中理性与非理性交互碰撞的巨大信息场、舆论场、文化场和重要社交平台,被推到时代的 C 位,无可替代。 借助“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二分法,廓清传播实践的路径最优化以及传播诉求的价值最大化,对当下媒介传播仍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作为一种政府治理的集成工具,基础设施的工具理性既弱化又强化了人类社会面临的 风险和挑战。基础设施越被视为 “理所当然”的存在,人们就越难对其潜在的负面效应进行预估和 应对。在一定意义上,有关基础设施的实践会创造出某些不平等的秩序和不确定的未来,但现代政 府的治理方案依然倾向于继续修建和使用基础设施。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工具效能的不稳定性以及 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矛盾性,是基础设施工具理性缺陷的重要成因。基础设施的价值理性具有批判功 能、规范功能和政治功能,能够在 “造物”和 “用物”过程中关照人的发展状况和精神目标,为基 础设施的修建者和使用者呐喊。从思维、理念、审美和治理技艺等方面共同推动基础设施价值理性 的回归,促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是应对基础设施治理危机的重要路径。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培养公民健全人格等重要使命。面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浪潮,我们需要在儒家伦理视域下对其“现代性”问题进行伦理维度的审思。要警惕“教育现代化”的隐蔽“陷阱”,厘定教育技术“可化”与“不可化”的边界,避免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立德树人“虚无化”、德性化育“技术化”和教育伦理“紊乱化”的问题;要“以学生为本”,加强制度规约,消解工具理性的负面影响,不能让青少年在科技异化中“无家可归”;要满足人性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用情感德育化育生命、润泽心灵;应赓续传统之“精神慧命”,挖掘教育伦理资源,让师生关系回归应然之态;应秉持立德树人的目标,抑制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学生成为仁智兼备的“全人”。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轻罪治理现代化是刑事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轻罪治理价值理性包括刑法谦抑慎重理念、刑法机能二元平衡、刑事政策“轻轻重重”以及刑罚宽和适度等内容。以轻罪价值理性为目标予以衡量,当前我国轻罪治理存在入罪范围过于宽泛、罪名设置相对随意、出罪通道狭窄、轻罪治理过度依赖刑法以及犯罪附随后果严厉等问题。为此,应当围绕入罪谨慎与去罪宽宥的目标,在立法上实现轻罪罪名合理调控、入罪标准适当提升、轻罪行为适度回归治安处罚调整;在司法上发挥程序过滤效应,实现轻罪罪犯处遇宽和,以轻罪记录封存和犯罪附随后果清理实现轻罪去罪宽宥。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摘要:提要:反思和经验是认识真理的二重手段。新世纪的阅读推广已经走过了20余年,不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阅读推广,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地被反思和扬弃,才能让我们获得启迪、指导实践。本文以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文化批判理论为认识工具,以读者业已产生的虚假需求、案例大赛如法炮制的伪个性化、数据商奉为圭桌的工具理性和物化意识、文化工业视域下阅读推广的反启蒙性为聚焦视域,揭示出新时代我国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以及值得读者和推广者注意的方面。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王船山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他的哲学是“人性史哲学”。他既强调“人性的历史性”,又强调“历史中的人性”。他主张道器合一、理气合一、理欲合一、理势合一,认为“相乘之机”与“贞一之理”是辩证的通统为一。这种“两端而一致”的思考,贯穿整个船山哲学。他不仅重视具体的现实性存在的物质性和人的可欲性,而且重视普遍的理想性、心灵的精神性和总体的根源性。他总结了宋明儒学,又在迈向近现代启蒙上有着飞跃式展开。更为可贵的是,王船山“人性史哲学”中“两端而一致”的思维方式,对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尤其对化解亨廷顿所谓“文明冲突”,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王船山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他的哲学是“人性史哲学”。他既强调“人性的历史性”,又强调“历史中的人性”。他主张道器合一、理气合一、理欲合一、理势合一,认为“相乘之机”与“贞一之理”是辩证的通统为一。这种“两端而一致”的思考,贯穿整个船山哲学。他不仅重视具体的现实性、存在的物质性和人的可欲性,而且重视普遍的理想性、心灵的精神性和总体的根源性。他总结了宋明儒学,又在迈向近现代启蒙上有着飞跃式展开。更为可贵的是,王船山“人性史哲学”中“两端而一致”的思维方式,对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尤其对化解亨廷顿所谓“文明冲突”,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分类: 哲学 >> 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工具理性作為主導現代社會發展的思维方式,導致社會陷入价值危機、道德危機及精神危機的困境。面對時代困境,哲学被赋予了新的時代使命,即宣導“人生哲学化”。“人生哲學化”包括“人生現實化”“人生藝術化”“人生超脱化”以及“人生道德化”四重内涵。實現“人生哲學化”的路经有:一是“寡欲”“正心”“養氣”“心齋”“坐忘”的心性修養;二是生活“剔俗”和思想“祛昧”;三是豁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