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理论机理及省级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方向,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了新模式和新方法。然而,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内在机理和实现机制的研究仍显不足。文章以斯蒂格利茨-维斯信贷配给模型(S-W模型)为基础框架,引入数字普惠金融两大核心优势一一大数据和大样本供需方,通过分析两大核心优势对S-W模型中的假设条件、资金供求双方行为、均衡结果的影响,剖析数字普惠金融改善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的理论机理。同时通过研究各省小微信贷可获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及其分项指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小微企业融资中大数据和大样本供需方实现机制特点,及不同类型省份异质性差异。研究结论显示,大数据和大样本对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都存在显著性正向影响,发达省份相比欠发达省份在大样本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但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优势并不明显。未来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发达省份主要是提升大数据应用技术并向欠发达省份溢出,欠发达省份主要是补齐大样本供需方短板,由此形成全面、协调、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 增收效应研究:兼论“提低扩中”效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提低扩中”,而数字普惠金融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结合,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群体发挥怎样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状况,提高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数字惠普金融发挥作用的主要路径。第二,在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群体增收效应的效果更好;在数字鸿沟较小的地区,数字惠普金融对经营性收入有更好的促进效果。第三,促进创业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经营性收入,提高金融可及性,帮助低收入群体提高工资性收入。第四,“提低扩中”效果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效果更佳,体现了其包容性优势。

  • 江苏经验:助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活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践行,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和阐释其重要意义。在理论层面,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创新发展,还是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选择。在现实实践中,通过对2011至2021年间江苏13个地市丰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事实性地证明,服务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水平,均有助于减少城乡收入差异,但覆盖广度尤为突出,显示了其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应当提升互联网的普及率,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数字金融生态,为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 双循环下山东省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05

    摘要:基于2011~2020年山东省各地市相关统计数据,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地市一级数据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结构相匹配,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推广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但其作用存在区域差异性,对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提升作用更显著。基于此,建议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关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化,推进地区均等化,发挥与其他产业的联动作用,从而促进乡村振兴。

  • 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来自中国城乡社区治理调查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工程。多元化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否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文基于2015一2021年中国城乡社区治理调查数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县级层面指数,深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金融业务中,数字信贷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最佳。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在空心化程度低、智能手机普及率高的地区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生态协调发展,弥合数字鸿沟,缓解收入不平等,谱写农村发展新篇章。本文为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提供了实证依据,为相关部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政策参考。

  • 能促进共同富裕吗?-----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的实证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摘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测算区域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创新创业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支持创新和创业两个渠道显著提升了地区共同富裕水平,且无论是富裕度还是发展成果共享程度,这种提升作用都存在。同时,相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和人力资本匮乏的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提升作用在东中部、经济发达、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和人力资本丰富的区域更为明显。基于此,应平衡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度,提升其服务创新、创业活动的整体效率,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家庭金融脆弱性与居民消费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有效需求是影响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日趋重要。本文从家庭金融脆弱性的角度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样本数据计算出家庭层面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数,并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显著促进家庭消费水平提升,而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是其重要渠道,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处理潜在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从政策端拓宽数字普惠金融覆盖范围,银行应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丰富线上保障性金融产品供给。

  • 对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绿色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对于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绿色创新水平,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消费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绿色创新发展;(3)在中部地区和金融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较为显著。基于此,我国应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绿色创新氛围,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财政支农、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不容忽视。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完善金融供给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至关重要。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探究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全国层面上看,财政支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均存在负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从不同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农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西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东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短期滞后现象。进一步,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PVAR模型实证得出的关于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作用关系结论的稳健性。推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

  • 、要素配置与城市创新力——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城市技术创新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实现城市创新的“提质增量”,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均会对城市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监管程度较强、非一二线城市的影响力度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从要素配置角度,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高技能劳动力流动来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发展。

  • 能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吗?——基于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8-14

    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和小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能够充分发挥补足传统金融短板的功能。应肯定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 的收入分配效应:马太效应抑或涓滴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城市基尼系数,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即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分配产生了相对明显的“马太效应”,而非“涓滴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金融科技使用程度、个体知识技能产生有差异的“数字红利”,即通过“数字鸿沟”作用引致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更会加剧收入不平等,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幅度呈现东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的特点。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优化当前的数字包容性金融体系,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 的动态减贫效应与作用机理——基于县域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利用县域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匹配数据,基于动态贫困视角,本文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在县域层面的动态减贫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缓解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有效防止脱贫人口再度返贫;家庭贫困脆弱性越严重,数字普惠金融减缓作用越强,呈现“长尾特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同时,显著缩小了县域收入分配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 以提升家庭的信贷可得性,有效缓解家庭信贷约束,还能推动家庭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家庭应对贫困风险的能力。

  • 与贫困脆弱性:“普及”抑或“惠及”?——来自可解释机器学习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然而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是当前及今后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全面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与贫困脆弱性的关系,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和“惠及”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总体上能减缓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发生,通过分析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贫困脆弱性间的关系发现,相较于“普及”效果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惠及”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普及”作用在数字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效果更好,而“惠及”作用在数字化程度较低地区效果更好。相较于沿海地区的青年群体而言,“普及”作用对沿海地区中老年群体的效果更好,而“惠及”作用则会对非沿海地区中老年群体效果更好。上述结论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政策启示。

  • 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根据2011-2020 年中国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升趋势明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度总体提高,主要处于颉颃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协调度方面,大部分省份经历了由低度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转变,最终达到高级协调阶段的过程。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协调度,均是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对中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建议。

  • 对农户贷款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分析——基于2014-2020年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调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金融支持。本文基于2014-2020年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含有内生变量的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贷款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升了农户获得正规渠道贷款的可能性,尤其促进了中高收入群体以及较高受教育程度农户获得正规渠道贷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低收入和低文化水平农户的非正规渠道贷款可得性。第二,二级指数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三级指数支付、保险和投资对正规渠道贷款可得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货币基金、信贷、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还明显不足,对于缓解农户面临金融排斥的作用有限。对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制度建设,推进政府协同金融机构联合创新;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构建全方位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针对不同特征农户群体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加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与金融教育。

  • 发展能够缓解家庭经济脆弱性吗?——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凸显了采取有效方法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的重要性。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家庭经济脆弱性,其缓解效应在农村家庭、低物质资本家庭中更加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居民创业、缓解居民信贷约束来缓解家庭经济脆弱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我国居民家庭增加收入、防范风险提供重要支撑,应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力度,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 、农村减贫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数字普惠金融大幅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对农村地区借贷、消费及农产品贸易等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采用中国2013—2019年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农村地区“离土不离乡”式非农就业在数字普惠金融增收效应中的作用机制。

  •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与农民共同富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为回应学界对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争议并揭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在辨析农民共同富裕经济内涵、价值维度的基础上,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及动力变革三个维度阐释并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数、农业劳动生产率、涉农专利申请量为调节变量,基于SEM复杂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利用2011一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我国31个省、区、市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复杂影响效应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总体富裕程度和发展成果共享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引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及动力变革三个调节变量后,数字普惠金融则对农民总体富裕程度和发展成果共享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之间调节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并不明显,而质量变革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之间的调节效应则存在显著异质性,且动力变革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之间的调节效应最为明显,效率变革次之,质量变革最小。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通过驱动动力变革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而且可以通过推动效率变革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并缩小城乡工资、经营、财产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加深则能够引导质量变革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可见,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农民工资性收入是数字普惠金融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因此,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需要从明确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调节作用、突出工作重点、注重深度融合、紧抓着力点等方面进行政策优化设计。

  • 、融资约束与企业社会责任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文章以我国2011-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而且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提升作用越显著;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小规模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明显。究结论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