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7-08
摘要: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开展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形态,这意味着最大化资源要素效用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农村与城市一道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经济组织资源要素配置研究文献切题,缕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必备资源要素,并基于案例分析提出打开“黑箱”的逻辑线索,即“开眼”识资源、“格物”纠序位、“优术”明道路“三步进阶”理论假说。同时利用收集的案例数据,依次分析地理区位、制度(政策)、带头人(企业家精神)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构成中,存在普适性的“地理区位→制度(政策)→带头人(企业家精神)→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排列逻辑序位,不同序位的资源要素内生经济发展路径依赖。认为坚持最优序位要素本位、依赖精英农民、要素序位纠偏、精准立地最优序位要素引入外部要素是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路径依赖的四种表现,强化带头人能力提升、建立发展资源县域基础数据库、建立资源要素对接响应及纠偏机制等措施有助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文化遗产供给侧改革是实现遗产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遗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历经多年快速发展,在迈向更高台阶的过程中,其供给侧面临三大深层矛盾,即遗产地域分布与类型结构失衡、遗产管理低效以及遗产低质量发展。问题之下,破局之要在于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为指导,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供给侧调整。为此,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供给侧矛盾产生的内在肇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供给侧改革的三大实践策略。一是“调结构”,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结构优化合理;二是“增效率”,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效率;三是“提质量”,全面提升农业文化遗产质量。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8-15
摘要:我国公安指挥中心先后经历了探索建立、发展壮大、整合提升、深化实战改革的四个发展阶段,机构从无到有,职能定位由单一到综合,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组织和制度变迁综合分析框架可以对公安指挥中心组织和制度变迁过程及发展完善提供理论解释与指导。集中统一指挥与快速高效反应是公安指挥中心组织和制度的硬核,变迁过程本质上是制度保护带的调整;成功嵌入社会结构环境是变迁得以实现的关键,制度变通和制度适应是公安指挥中心嵌入社会结构的具体途径;路径依赖是变迁的行为规律,公安指挥中心每次变迁是有序的边际组织形式创新;意识形态通过提供价值约束力回应了变革的“理论困境”。当前公安指挥中心仍面临制度硬核与行为规范脱节、社会结构嵌入与制度适应脱节、发展路径与创新要求脱节、价值理念与执法实践有待进一步统一等问题。下一步,公安指挥中心建设应优化制度硬核与制度保护带,增强集中统一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深化社会嵌入,提升公安指挥中心的制度适应性;突破路径依赖的行为惯性,注重公安指挥中心的创新与赋能;加强意识形态引领,凝聚公安指挥中心制度变革合力。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6-21
摘要:农业产业集群具有技术关联度偏低、政策依赖度较高的特征,在演化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因路径依赖而陷入低效锁定,为剖析其演化路径与机制,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结合实地调研与半结构访谈法,以扬州市江都区花木产业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剖析农业产业集群的路径形成、路径锁定与路径突破,总结产业集群动态演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市场需求是农业产业集群演化的重要动力,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可以看作是在“市场供需匹配”这一基本原则下做出的“需求反馈-供给调整-需求再反馈”的循环过程;2)制度支持是农业产业集群演化的基本保障,新路径的创建过程需要创新制度的供给加以呵护,旧路径的调整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来引导低效产业的退出和种植结构的转型;3)知识创新是农业产业集群演化的关键推力,无论是基于地缘关系的经验交流,还是更具创新水平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加多元的知识网络构建,都极大地推动了产业集群的自我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