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民族论坛》
摘要:为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各地积极开展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理念的传承人研培活动,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中,提升传承人的技艺水平、文化产品转化与服务能力以及文化创新设计能力,是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基于在地性策略的非遗传承人创新能力研培实践,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激发民众文化自信,促进民族特色文化基因的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分类: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马金莲小说中蕴含着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诸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崇礼尚德、亲善友爱等等。作家在赞誉美德的同时也在反思当下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书写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城乡矛盾,以小见大,引人深思。马金莲的小说呈现了乡土情怀、崇尚自然、女性视角等特点,这些风格和特色由作家自身成长环境、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冲突与怀旧等因素共同铸就而成。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分类: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发布时间: 2024-08-02
摘要:作为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影视人类学在不同时期的理论与影片创作实践始终与其母体学科民族学命运、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动态紧密相连。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1957-1980年)到最近的《中国节日影像志》(2010—)等国家主导的重大项目,体现着影视人类学与国家重大民族和文化政策之间的紧密互动。本文认为,在新时代,影视人类学应该传承优良传统,立足于自身学科优势,从影像叙述民族团结的共时的自在维度、共时的自觉维度和历时维度,记录、呈现、阐释、传播和保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相互间兄弟般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并以此研究和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