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豫北中原官话的小称表达形式可以分为六种,即儿化、附加前缀“圪”、附加前缀“□[·au]/小”、附加后缀“子”、附加后缀“□[·nau]/妮Z[ȵiau24]/□[·ȵiou]/□[·ȵio]”和混合叠用。混合叠用属于小称强化式,又可以分为“圪+儿化”“□[·au]/小+儿化”“□[·au]/小+圪+儿化”和“□[·au]/小+□/[·nau]/妮Z[ȵiau24]/□[·ȵiou]/□[·ȵio]”四个小类。语义功能上,儿化的扩展能力最强,已由词法层面扩展到句法层面,其用于名词的原始小称义开始受到磨损。目前,强化式“□[·au]/小+儿化”已经发展成为豫北中原官话最活跃、能产性最强的名词小称形式。
[V1] | 2024-06-06 22:54:35 | PSSXiv:202406.00230V1 | 下载全文 |
1. 论夏衍对《鲁迅传》剧本的修改及其背后的电影生态 | 2025-04-28 |
2. 论网络新语的形成机理与文化功能 | 2025-04-28 |
3. 叙事写实、公共介入与文化建构——晚清诗中的黄河灾难书写 | 2025-04-28 |
4.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5.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