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族地理学发展的简要回顾和近30年民族理论探讨地理取向的梳理表明:1)中国民族地理学发展存在由“显学”逐渐演变为“显而不扬”学术领域的过程;2)当代地理色彩浓厚的民族理论探讨强调了“地理”于民族发展、整合、认同的意义,但对“地理”的理解复杂多样,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民族地理理论探讨方向;3)作为独立学术领域的狭义民族地理学,仍然缺乏系统化的理论体系。结合现当代地理学思想,地理学介入民族理论探讨有望增强民族地理学领域整体性、促进地理学学科间融合。其现实路径包括:1)以“国家-区域-地方”尺度框架来整合广义民族地理学理论体系;2)以自然、社会、人文3个学科传统来对接民族阐释维度,形成“自然-社会-人文”民族阐释体系;3)在狭义理论层面,聚焦强调联系性、流动性、转换性的地理性民族理论探讨,从而增强民族的地理性理解,而不仅是地理的解释。
[V1] | 2024-06-21 16:34:51 | PSSXiv:202406.00397V1 | 下载全文 |
1. 复合空间视域下韧性城市全景数据画像研究 | 2025-04-15 |
2. 20世纪上半叶华金栋对藏南的地理调查及其影响 | 2025-04-15 |
3. 铜盐经济与清代川滇黔边“内部边疆”的消失 | 2025-04-08 |
4. “流动性和可持续交通”专刊序言 | 2025-04-07 |
5. 居民活动空间重塑视角下地铁与住宅价格的非线性关联 | 2025-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