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铜盐经济与清代川滇黔边“内部边疆”的消失

Copper and Salt Economy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摘要: 川滇黔边地区是我国内陆历史悠久的铜盐经济区,汉晋之时已是文明比同巴蜀的南中标杆之地,却自东晋开始急剧文明退化,至清初已是持续一千三百余年的“内部边疆”。清代,清廷以铜盐开发为西南边疆经营的抓手,滇东北之铜,乾道之时每年采治输出400-600余万斤以供京局铸钱。但云南食盐不能自给,贵州不产盐,滇黔边铜业开发全部仰给川盐输入,由此形成了川滇黔边的铜盐经济圈。但川盐的输入,不仅是为铜铅开发提供基本物资保障,使得铜铅开采的足够产业链人口聚集成为可能,更为滇黔铜铅的有效输出降低了成本,形成一个大宗物资等量逆向输出的闭环。这与清廷为保障滇铜输出建构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保障体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成为其点晴之笔,将整个川滇黔边渗透式地卷入内地化的经济社会持续增长之中,最终完成与中华内地的文化一致性变迁,“内部边疆”属性消失。铜盐经济的这个文明推动功能,自古有之,但只在清代的川滇黔边才把其作用的原理与动力细致地呈现出来。

版本历史

[V1] 2025-04-08 09:04:40 PSSXiv:202504.00938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46
  •  下载量16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邀请专家评阅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