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杜诗《行次昭陵》的系年尚无定论。学者多认为前代注家是为了弥合典故而将诗句“铁马汗常趋”中的“铁马”改为“石马”,但实际上宋人注重的是“马”与“汗”的关联,异文辨析无法坐实讨论。从史事及其他诗人的使用来看,“马”与“汗”的本事不仅与唐廷在安史之乱中的败局相关,甚至暗示唐廷短暂覆灭——倘若使用此种负面典故,就与极力称赞太宗功业的诗篇主题不合。还有学者提出此诗作于至德二载杜甫从长安出奔凤翔时,但从具体情形和诗中“幽人”一词的内涵而言,这种可能性很小。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部分论点,可知《行次昭陵》不应系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之乱前杜甫八次出入长安,通过排除法并参照《重经昭陵》,《行次昭陵》当作于天宝五六载杜甫入长安之际。
[V1] | 2024-06-24 19:51:33 | PSSXiv:202406.00442V1 | 下载全文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2.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3. 林森海洋文学创作的诗学反思 | 2025-04-25 |
4.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5.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