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明代以后的寺院中,砧基簿由官方赋税册籍演变为财产登记和寺志记录的文册。其原为南宋时期土 地登记的官方册籍,也是田土交易中的重要凭证。明太祖的改革后,鱼鳞册系统的文书成为官方登记土地的主 体,砧基簿作为官方登记凭证的存在逐渐消失,但其形制与名称被寺院继承,用于登载包括田产在内的常住物或 寺院沿革等内容。寺院在置办与清理田产过程中,受不同时期土地清丈政策的影响,除了砧基簿,还衍生出细号 册等满足赋税需求的田产登记簿册。近代,民国政府对产权观念的重视与重构地籍秩序的需要,使得寺院田产登 记簿册开始出现以土地所有权状的内容为中心的产业表、产业清册等类型。通过对寺院田产登记簿册的研究,不 仅可以展现土地册籍的延续与发展,同时也为理解寺院簿册演变与国家制度之间的关系提供实例支撑。
[V1] | 2024-07-15 09:34:44 | PSSXiv:202407.00427V1 | 下载全文 |
1. 农村基层情感治理视阀下村级档案管理的逻辑、困境与策略 | 2025-04-24 |
2.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04-24 |
3. 后摩尔时代半导体技术的演进路径与颠覆性技术预测 | 2025-04-24 |
4. 我国数据产权相关政策文本分析:演化脉络、主体协同与结构特征 | 2025-04-24 |
5. 智能体赋能科研知识服务的路径解析 | 2025-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