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秋}是汉语中重要的纪时名词,秦汉之后习用“秋”字记录,但在先秦却存在诸多字形。殷商时期,字形有“”“”等;西周至春秋时期,字形有“”“”等;战国时期,{秋}的用字最为复杂,尤以秦、楚系文字之间差异最大,秦系文字多作“秋”,楚系文字则作“”“”与“”等。这些字形彼此间不仅形体差异较大,构形理据也完全不同。利用出土文献探索{秋}的用字演变现象与成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汉字的构形因革、地域差异、形义关系认知的时代变迁等,进而更好地探寻汉字的演变规律。
[V1] | 2024-07-23 11:22:15 | PSSXiv:202407.00650V1 | 下载全文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2.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3. 林森海洋文学创作的诗学反思 | 2025-04-25 |
4.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5.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