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中国式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焦点问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关系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地方财政健康运行。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大致经历了“关前门、开后门”“禁前门、准后门”“试前门、留后门”“开前门、堵后门”四个发展阶段。经济社会背景和国家制度环境决定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安排,财政理念的迭代和央地政府的博弈形成了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政策变化的关键节点塑造了制度情境和政策场域的变更,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迈向新的制度均衡。未来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要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完善地方官员责任激励机制,优化债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保障财政常态运行安全。
[V1] | 2024-07-29 11:34:10 | PSSXiv:202407.00966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2. 部门博弈、制度同构与干部人事安排——来自地方文旅机构改革的证据 | 2025-04-25 |
3. 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 2025-04-25 |
4. 城乡融合背景下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规划研究———基于空间三元辩证理论的视角 | 2025-04-25 |
5. 中国云南与老挝跨境腐败治理比较研究:基于PDCA循环法的视角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