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从甲骨文数字的来源看史前先民数概念的演进——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个补白

摘要: 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与人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密不可分。中国进入文明时代有八项关键特征,包括农业手工业等生业基础的显著发展和都邑城市的建设。这些发展变化离不开计算和记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没有提到古代先民数概念的情况,包括对数的性质的认知和记数法。根据跨学科、重实证原则对姜寨、西安半坡和柳湾的史前记数刻符进行考察,发现其分别构成五进制和十进制数字体系。记数刻符构形方式渐次传递,并深刻影响甲骨文数字的构字。五进制和十进制分别出现在古国时期第一和第二阶段。记数法的这一大转变在古代文献和关于黄帝的传说中都有反映。通过古代先民数概念的演变,佐证中华早期文明发展,是对探源工程研究的一个补白。

版本历史

[V1] 2024-08-08 16:21:02 PSSXiv:202408.00908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595
  •  下载量178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邀请专家评阅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