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华民国的成立,尤其是“五族共和”主张的提出并成为基本国策,促进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在民国初年的发展。首先,认同和使用这一观念的人增多起来,而且就民国初年人们对其的使用来看,已不再完全是“汉族”涵义,而具有了“中国民族”的涵义,可作中国境内各民族解。其次,对“中华民族”是出于“一元”还是“多元”中华民族是“土著”还是“外来”以及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等问题展开了初步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强调各民族“同出一原”,都是“黄帝子孙”并经过几千年的交往交融,已成一族。再次,提出了“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族而成”的“中国国民”“大中华民族”和“新中华民族”一类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后来的“中华民族”观念在五四时期的发展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民族”这一观念在民国初年虽有了初步发展但远没有形成,其最终形成的标志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2月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的发表。
[V1] | 2024-09-18 10:39:52 | PSSXiv:202409.01036V1 | 下载全文 |
1. 场域理论下监狱“科室”民警和“监区”民警的职场冲突与调适 | 2025-04-24 |
2. 低生育率背景下培育我国新型婚育文化路径研究一一以黑龙江省为例 | 2025-04-24 |
3. “饭圈”乱象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 2025-04-24 |
4. 中国2000-2020年出生性别比变动规律及其政策启示 | 2025-04-24 |
5. 乡村文化何以振兴? ——以“双轨”治理为视角 | 2025-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