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深圳市民中心及“中区通道”青少年街舞的经验性考察为依据,分析市民中心作为开放的公共空间,如何因不同的使用者而被重新定义和建构新的意义,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所展开的街舞活动如何使特定的空间转化为地方认同。研究发现,市民中心作为公共空间由开放性言说、差异性表达、异质性呈现和地方价值感共同表征,青少年创造性地利用了市民中心的空间环境和空间意义,建构了特殊的街舞空间,重新定义了“中区通道”的意义生产;由街舞连接的行动者网络成为都市青少年社交和创新关系的路径;街舞建构了个人与空间的关系,进而产生地方归属和地方认同。
[V1] | 2024-09-24 09:38:14 | PSSXiv:202409.01690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2. 部门博弈、制度同构与干部人事安排——来自地方文旅机构改革的证据 | 2025-04-25 |
3. 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 2025-04-25 |
4. 城乡融合背景下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规划研究———基于空间三元辩证理论的视角 | 2025-04-25 |
5. 中国云南与老挝跨境腐败治理比较研究:基于PDCA循环法的视角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