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草原牧区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型离不开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调整。随着草场承包责任制改革,围栏已不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更是界定牧区人地关系与相关主体关系的重要符号。人地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牧民生计层面。在草场承包经营背景下围封牧场定居放牧成为了牧区主要的生计模式。与此同时,围栏的出现同样重新塑造着牧民彼此、牧民与集体、牧民与国家以及外来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意义上可将当前的草原牧区概括为围栏社会。围栏社会中的人地关系与主体关系的转型性特征也成为进一步推进牧区振兴与共同富裕的主要背景。
[V1] | 2024-11-08 16:22:27 | PSSXiv:202411.00560V1 | 下载全文 |
1. 游客感知视角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测度、分析与优化 | 2025-04-23 |
2. 后扶贫时代防返贫的机制构建与路径选择 | 2025-04-23 |
3. 数字素养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 | 2025-04-14 |
4. 从维持生存到健康生存: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 2025-04-14 |
5.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能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吗?一一基于城乡收入差距视角 | 2025-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