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村水环境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模式既是对农村水环境长效治理的有益探索,也是对现有政府主导的“河长制”治理模式的重要补充,对实现宏观层面农村公共事务的“善治”有重要驱动作用。依据参与式治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数字治理理论,按照公众参与程度不同,将 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分为决策型、管护型、改善型及监督型四种类型。通过对江苏农 村地区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实地调查,深入剖析和比较了四种参与类型所对应的典型参 与模式:村庄磋商小组、民间河长、以河养河与互联网+河长制。研究发现:四种模式各有优劣,参与主体及适用条件也不尽相同.公众主体认知强、村两委大力支持的村庄适宜村庄磋 商小组模式;治水氛围浓、双河长合作能力强的村庄适宜民间河长模式;市场化程度高、公众经营能力强的村庄适宜以河养河模式;数字化程度高、干群互动频繁的村庄适宜互联网+河 长制模式。就农村水环境的善治而言,公众参与边界仍需平衡,只有实现政府主导与公众参 与的有效融合、政府权力与公众权利的良性互动、正式与非正式途径的适度平衡,才能使河长制推进中持续吸引公众有效参与。
[V1] | 2024-11-15 15:41:34 | PSSXiv:202411.01225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2. 部门博弈、制度同构与干部人事安排——来自地方文旅机构改革的证据 | 2025-04-25 |
3. 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 2025-04-25 |
4. 城乡融合背景下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规划研究———基于空间三元辩证理论的视角 | 2025-04-25 |
5. 中国云南与老挝跨境腐败治理比较研究:基于PDCA循环法的视角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