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安道”主题,起源于六朝乐府。诗人基于对汉代长安城的回忆与向往,并融入南方都城的影子,创造出亦幻亦真的都城道路景观。其表现方式则呈现出程式化、辞藻化、虚拟化的特点。隋唐复都长安后,“长安道”主题再度兴盛,初盛唐时期一度成为都城文学的重要内容。唐人在“长安道”主题中融入了高亢昂扬的时代风气,以歌咏奇观、点缀盛世的心态,描摹道路景观;并将显身扬名的自我期许融入了道路书写中。“长安道”也有了全新的内涵。从现实中的城市道路,引申出一条充满了政治隐喻的人生之路,链接起故乡与他乡、来处与归处,从时空上形成了完整闭环,丰富并发展了这一主题的内涵。
[V1] | 2025-01-06 09:47:32 | PSSXiv:202501.00938V1 | 下载全文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2.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3. 林森海洋文学创作的诗学反思 | 2025-04-25 |
4.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5.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