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代韩国汉文词中追和中国前代词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是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作为韩国词人从模拟仿写到独立创作的津梁,韩国追和词的词体特点与追和规则具有用韵宽严不定、词格变体层出等特点。韩国追和词与原作之间的互文性不仅体现出韩国文人对中国词作的理解和词体的把握,还有助于解决文献层面的校勘、释读、辑佚等问题。韩国追和词追和对象的选择以苏轼、朱熹数量最多,词调选择以接近严整律句的小令、中调为主,其“士大夫词”的词风有别于中国词的主流风格。原因是在以儒教立国的朝鲜王朝,词补充诗的教化功能,以及这类词的形式和风格更便于外语写作。其声韵格律的突破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韩国汉文学发展的本土化特征。
[V1] | 2025-01-08 17:42:08 | PSSXiv:202501.01153V1 | 下载全文 |
1. 项目学习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2025-04-26 |
2. 保存原生性数字文化遗产:电子游戏研究中计算方法的应用及挑战 | 2025-04-14 |
3. 系统思维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2025-04-21 |
4. 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现实困境、内在逻辑及优化路径_何宗元 | 2025-04-07 |
5.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风险挑战、逻辑机理与治理路径 | 2025-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