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审美滞留、审美原印象、审美前摄这三个审美时位构成的审美时间意识域,是作为一个整体向前奔 流的。 审美滞留是感官记忆,不是回忆;一旦回忆介入,愉悦的流畅时体就会变成卡顿时体。 斯蒂格勒认为,胡 塞尔时间意识现象学过于依赖“声音”这一中性案例,抑制了旋律的美感。 他把审美前摄时位作为审美时间意 识的生产者,纠正了胡塞尔的审美时间意识无穷后退倾向。 同时,他把审美时间意识域视为———由回忆、反思 对审美滞留进行主动综合与统辖的结果,这不仅忽视了审美滞留向前累积性奔流的本性与能力,也忽视了审美 滞留作为感官记忆激发、分泌审美前摄时位的生产性,最终构建出一种回旋着的、漩涡状的审美时间意识涌流 模式,把流畅时体处置成了走一步、退两步的卡顿时体。
[V1] | 2025-01-11 11:02:42 | PSSXiv:202501.01345V1 | 下载全文 |
1.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04-24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4. 如何理解现代个体的人权——再思哈贝马斯的双重批判与主体间性重构 | 2025-04-22 |
5.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